人力资本投资的反贫困机理与途径

被引:5
作者
张友琴
肖日葵
机构
[1] 厦门大学
关键词
反贫困; 人力资本投资; 发展型社会政策;
D O I
10.15993/j.cnki.cn35-1198/c.2008.11.017
中图分类号
F240 [劳动经济理论];
学科分类号
020207 ; 1202 ; 120202 ; 020106 ;
摘要
人力资本缺乏是导致贫困的根本原因。人力资本投资对反贫困具有重要意义,是消除贫困的根本出路。人力资本投资的反贫困机理表现在通过提高贫困人口的健康存量、知识存量来活化、开发、培育其他资本的能动性,从而改善贫困人口的生存能力;并将个人、家庭和国家等不同层面的利益和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反贫困的可持续性。因此,投资健康、教育尤其是投资基础教育和非正规教育、促进就业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途径,也是当前反贫困工作的基本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46 / 5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中国农村反贫困政策的反思——从社会救助向社会保护转变 [J].
徐月宾 ;
刘凤芹 ;
张秀兰 .
中国社会科学, 2007, (03) :40-53+203
[2]   “教育救助”在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作用——基于福建省漳州市军溪村的个案调查 [J].
徐延辉 ;
谢芳 .
学习与实践, 2006, (10) :100-104
[3]   人力资本、生育率与城乡收入差距的收敛 [J].
郭剑雄 .
中国社会科学, 2005, (03) :27-37+205
[4]   城市低保制度、可持续生计与资产建设 [J].
唐钧 .
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5, (01) :2-6
[5]   试论人力资本与反贫困 [J].
顾佳怡 .
市场周刊(商务), 2004, (12) :40-41+61
[6]   社会政策的基本目标:从克服贫困到消除社会排斥 [J].
唐钧 .
江苏社会科学 , 2002, (03) :41-47
[7]   八十年代末中国贫困规模和程度的估计 [J].
李实古 ;
斯塔夫森 .
中国社会科学, 1996, (06) :29-44
[8]  
发展型社会政策[M].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英) 哈尔, 2006
[9]  
人力资本理论与方法[M].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朱必祥著, 2005
[10]  
资产建设与社会发展[M].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高鉴国,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