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自治内卷化的根源

被引:29
作者
许宝君 [1 ,2 ]
陈伟东 [1 ,2 ]
机构
[1]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
[2] 湖北城市社区建设研究中心
关键词
居民自治; 内卷化; 主体性; 行政化; 赋权;
D O I
10.13239/j.bjsshkxy.cswt.170610
中图分类号
D638 [群众自治工作];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社会结构在从单向度政府控制向多向度政社合作转变的过程中,居民自治内卷化趋势一直没有改变。传统的"行政化"视角已经无法解读这种现象,"主体性"视角能够顾及结构转换和个体特征,清晰地看到居民自治内卷化的根源和历程。居民自治内卷化源于居民主体性的缺失,具体表现为主体意愿、能力、动力和价值的缺失。破解内卷化的根本路径是赋权居民,通过赋权培育,激发和释放居民的主体性,核心是要把事务的决定权、行动权、评价权交给居民。不过,这需要制度化、结构化的多维赋权机制,包括制度赋权、组织赋权、社区赋权、团体赋权和自我赋权的综合运用。
引用
收藏
页码:83 / 8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论基层社会自治 [J].
周庆智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 56 (01) :1-11
[3]   城市社区治理的内卷化危机及其化解——以上海市J街道基层治理实践为例 [J].
易臻真 .
人口与社会, 2016, 32 (01) :22-30
[4]   赋权社区:居民自治的一种可行性路径——以湖北省公益创投大赛为个案 [J].
陈伟东 .
社会科学家, 2015, (06) :8-14
[5]   利益相关:居民自治有效实现形式的动力基础 [J].
邓大才 .
东南学术, 2014, (05) :40-49
[6]   赋权与增能:推进城市社区参与的重要路径——以成都市社区建设为例 [J].
谭祖雪 ;
张江龙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 35 (06) :57-61
[7]   项目制与基层政府动员——对社会管理项目化运作的社会学考察 [J].
陈家建 .
中国社会科学, 2013, (02) :64-79+205
[8]   我国“三社联动”的模式选择与策略研究 [J].
叶南客 ;
陈金城 .
南京社会科学, 2010, (12) :75-80+87
[9]   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内卷化分析 [J].
王婷 .
学海, 2010, (04) :213-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