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岛湖轮虫群落结构及水质生态学评价

被引:62
作者
李共国
虞左明
机构
[1] 浙江万里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2] 杭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千岛湖; 轮虫; 群落结构; 生态学评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59.181 [轮虫纲]; X824 [水质评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研究了一大型深水湖泊——千岛湖轮虫的群落结构,包括种类组成、种群动态、现存量,并用轮虫污染指示种类、E/O值和QB/T值评价千岛湖水质和营养状况. 在一周年的研究中,共发现轮虫70种,污染指示轮虫41种,其中寡污-β中污带、β中污带和β-α中污带污染指示种类分别占总指示轮虫的41. 5%、36. 5%和22. 0%. 根据年平均密度,优势种分别为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等刺异尾轮虫(Trichocerca similis)和针簇多肢轮虫(Polyarthra trigla). 轮虫生物量的时空变化由晶囊轮虫属(Asplanchna)的轮虫决定,以5月份的Ⅰ站和Ⅱ站生物量较高. 轮虫的E/O值变幅为0. 29-0. 62,平均0. 46;QB/T值变幅为0. 17-1. 50,平均0. 68. 相关分析表明:E/O值和QB/T值与水体透明度之间分别呈显著和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达0. 7182和0. 7747. 与大型浅水湖泊相比,千岛湖轮虫群落结构具有种类数较多、密度和生物量小、QB/T值低的特征. 根据指示生物法和生物指数法评价千岛湖水质和营养类型,千岛湖为寡污-β中污(贫-中营养型)水体,其中,Ⅰ站、Ⅱ站和Ⅴ站为β中污(中营养型),其余各站均为寡污-β中污(贫营养型)水体.
引用
收藏
页码:169 / 17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5 条
  • [1] 福州内河的轮虫与水质污染评价
    饶小珍
    许友勤
    陈寅山
    [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1) : 71 - 75
  • [2] 东平湖轮虫群落与水质评价
    林育真
    李玉仙
    郭沛涌
    许士国
    不详
    [J]. 山东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 1998, (01) : 65 - 69
  • [3] 鄱阳湖轮虫种类组成与现存量季节变动的初步研究
    谢钦铭
    李云
    李长春
    [J]. 江西科学, 1997, (04) : 235 - 242
  • [4] 内陆水域渔业自然资源调查手册.[M].张觉民;何志辉主编;.农业出版社.1991,
  • [5] 中国淡水轮虫志.[M].王家楫著;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编辑;.科学出版社.1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