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苗对氮素吸收和利用效率的研究

被引:20
作者
宗学凤
孙年喜
王三根
机构
[1] 西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2] 西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重庆 
[3] 重庆 
关键词
溶液培养; 玉米; 苗期; 氮素吸收; 氮素利用;
D O I
10.13718/j.cnki.xdzk.2004.02.032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用溶液培养的方法,设置4个氮素水平,研究了西南地区9个主栽玉米品种在苗期对氮素的吸收和利用效率。结果表明:(1)与"适中"水平比较,登海1号和农大108在低氮和高氮水平下均有较高的相对氮吸收量;农大3138、川单21号、东单60号和西单2号的相对氮吸收量在高氮水平下较高,而在低氮水平下较低;雅玉2号、成单14号和屯玉2号在低氮及高氮浓度下,其相对氮吸收量都不高。(2)几乎所有参试品种在低氮和极低氮素水平下植株对氮素的利用率都高于适中和高氮水平;农大3138、东单60号、屯玉3号、西单2号等品种在低氮和高氮水平下均有较高的氮利用效率。本试验中还没有发现在苗期对氮素营养既高效吸收又高效利用的材料。
引用
收藏
页码:206 / 209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 [1] 玉米氮素吸收的基因型差异及其与根系形态的相关性
    王艳
    米国华
    陈范骏
    张福锁
    [J]. 生态学报, 2003, (02) : 297 - 302
  • [2] 玉米杂交种氮效率基因型差异
    刘建安
    米国华
    陈范骏
    张福锁
    [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2, (03) : 276 - 281
  • [3] 太湖污染与环境动态监测信息系统研究
    刘瑞民
    王学军
    [J]. 中国环境监测, 2001, (03) : 2 - 5
  • [4] 滇池污染的治理和生态保护
    杨健强
    [J]. 水利学报, 2001, (05) : 17 - 21
  • [5] 滇池面源污染及其综合治理
    蒋晓辉
    [J]. 云南环境科学, 2000, (04) : 33 - 34
  • [6]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对策研究
    孙皓
    刘淑梅
    方鸿国
    [J]. 环境导报, 2000, (06) : 32 - 34
  • [7] 用可持续发展的思路解决太湖污染问题
    秦忠
    朱威
    [J]. 中国水利, 2000, (05) : 44 - 44
  • [8] 玉米对氮素营养利用的遗传差异及其生理机制
    陈范骏
    曹敏建
    陈艳茹
    [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1998, (04) : 34 - 38
  • [9] 江苏省太湖污染防治概述
    任炳相
    黄友璋
    蒋澄宇
    [J]. 环境导报, 1998, (01) : 23 - 26
  • [10] 玉米氮效率遗传改良及其应用
    张福锁
    米国华
    刘建安
    [J].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1997, (02) : 12 -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