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与重建语境中的羌族村寨文化保护与旅游重振——以汶川雁门乡萝卜寨为例

被引:8
作者
张金玲
汪洪亮
机构
[1] 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关键词
灾后重建; 羌族村寨; 文化保护; 旅游重振; 萝卜寨;
D O I
10.13965/j.cnki.gzmzyj10026959.2009.04.039
中图分类号
G122 [文化专题研究]; F592.7 [地方旅游事业];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摘要
汶川大地震对羌族社会及其文化造成了毁灭性冲击,灾后文化保护已成重建工作的重要任务。羌族村寨是羌民的传统聚落,是羌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羌族发展民族文化旅游的重要基础。羌族村寨的文化保护和旅游重振在羌族地区灾后重建工作中至关重要。灾后重建应运用系统思维,坚持科学发展观,立足可持续发展,按照整体性、层次性的原则,统筹兼顾以人为本和以文化为本、发展经济和保存文化、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等若干要素,以优先恢复重建群众基本生活和基本公共服务为重点,保障灾区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文章以萝卜寨为例,论述羌族文化保护和旅游重振的要点。
引用
收藏
页码:138 / 14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汶川大地震后羌区文化重建问题 [J].
李绍明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8, (09) :1-4+292
[2]   萝卜寨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J].
夏常秋 ;
蔡伟民 .
安徽农业科学, 2008, (07) :2987-2989
[3]   浅析传统羌寨聚落形态特点与根源 [J].
谭志科 ;
熊唱 .
山西建筑, 2007, (10) :32-33
[4]   民族旅游文化商品化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 [J].
马晓京 .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 (06) :104-107
[5]  
羌族文化该怎样重建[N]. 中国民族报. 2008 (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