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4 条
超声在回盲瓣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3
作者:
王子干
[1
]
许春梅
[1
]
周峰
[1
]
朱建常
[1
]
张楠
[1
]
李飞
[2
]
秦辉
[3
]
祁海燕
[3
]
段芳
[1
]
冯秀云
[1
]
岳静
[1
]
杜明明
[1
]
付吉鹤
[1
]
赵玉
[1
]
陈鹏
[1
]
机构:
[1] 安徽省淮北市妇幼保健院超声科淮北市超声中心
[2] 淮北矿工总医院普外科
[3] 安徽省淮北市妇幼保健院外科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回盲瓣;
回肠疾病;
盲肠疾病;
诊断;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445.1 [超声波诊断];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探讨经腹部超声辅以口服20%甘露醇肠道充盈法或(和)经肛门结肠灌水法诊断回盲瓣综合征(IVS)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7例IVS患者各种超声声像图表现进行总结,并与保守治疗后复查及手术病理检查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37例IVS患者保守治疗后复查及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特发性IVS28例(75.7%,28/37),继发性IVS9例(24.3%,9/37,原发病包括急性阑尾炎5例、Meckel憩室2例、末端回肠炎1例、升结肠癌1例),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9.2%(33/37),误诊率为10.8%(4/37,特发性IVS1例,继发性IVS3例)。37例IVS患者超声图像以7.0~10.0MHz线阵探头显示清楚,空腹时检查可见3种特征性超声征象,均见于右下腹回肠末段至回盲瓣区,其中"面包圈征"显示率91.9%(34/37),平均大小(1.9±1.6)cm×(0.8±0.3)cm;"短套袖样征"显示率91.9%(34/37),平均大小(2.1±0.4)cm×(1.3±0.2)cm;"玫瑰花结状征"显示率83.8%(31/37),平均大小(1.4±0.2)cm×(1.0±0.2)cm,探头加压后部分征象形态可变。特发性IVS患者经20%甘露醇肠道充盈法可显示回肠末段黏膜层及黏膜下层轻微增厚,管壁柔软;回盲瓣增大,图像典型者增大的回盲瓣呈"鳄鱼嘴样"伸向结肠腔内。结论经腹部高频超声辅以20%甘露醇小肠充盈法检查对IVS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作用,方法简便、准确,值得推广应用。
引用
收藏
页码:568 / 576
页数:9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