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非犯罪化思想及其借鉴
被引:8
作者
:
游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东政法学院司法研究中心
游伟
谢锡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东政法学院司法研究中心
谢锡美
机构
:
[1]
华东政法学院司法研究中心
[2]
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
来源
: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
2003年
/ 02期
关键词
:
非犯罪化;
刑法思想;
刑事政策;
刑法谦抑;
刑法辅助性;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D914 [刑法];
学科分类号
:
030104 ;
030609 ;
摘要
:
非犯罪化思想的出现既有其哲学基础和现实土壤 ,也有其法律理论依据 ,其具体表现为刑法谦抑思想和刑罚辅助思想。它不仅是一种现代刑法观念的实现 ,其更深远的意义体现在世界各国的刑法立法、司法实践中。这一观念的旨趣与我国现行法律和有关刑事政策思想相吻合。非犯罪化观念和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是超越意识形态的。
引用
收藏
页码:104 / 11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论无直接受害者的犯罪
何柏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何柏生
[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1998,
(05)
: 68
-
74
[2]
论非犯罪化
黎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黎宏
王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王龙
[J].
中南政法学院学报,
1991,
(02)
: 68
-
74
[3]
刑法哲学.[M].(美)胡萨克(Husak;DouglasN.)著;谢望原等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4,
[4]
哲学的伦理学.[M].(美)彼彻姆(Beauchamp;T.L.)著;雷克勤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5]
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M].(美)博登海默(Bodenheimer;E.)著;邓正来;姬敬武译;.华夏出版社.1987,
←
1
→
共 5 条
[1]
论无直接受害者的犯罪
何柏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何柏生
[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1998,
(05)
: 68
-
74
[2]
论非犯罪化
黎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黎宏
王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王龙
[J].
中南政法学院学报,
1991,
(02)
: 68
-
74
[3]
刑法哲学.[M].(美)胡萨克(Husak;DouglasN.)著;谢望原等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4,
[4]
哲学的伦理学.[M].(美)彼彻姆(Beauchamp;T.L.)著;雷克勤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5]
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M].(美)博登海默(Bodenheimer;E.)著;邓正来;姬敬武译;.华夏出版社.1987,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