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M卫星遥感影像的西安市城市热岛效应变化分析

被引:29
作者
贾宝全 [1 ,2 ,3 ]
邱尔发 [1 ,2 ,3 ]
机构
[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2] 国家林业局林木培育重点实验室
[3] 国家林业局城市林业研究中心
关键词
热岛效应; TM影像; 遥感反演; 亮温; 热力景观; 西安;
D O I
10.13866/j.azr.2013.02.011
中图分类号
X16 [环境气象学];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利用2006年和2010年8月的TM卫星影像,通过定量遥感反演手段和相对亮温分析方法,反演和分析了西安市城区相应时间点上的热场温度。结果显示:其城区平均气温由2006年的26.28℃提高到2010年的28.14℃,5 a间升高了1.86℃。期间高温区域在市区的西部、西南部和东南部出现了较大范围的扩展,尤其以东南部的扩展范围和强度为大。从相对亮温情况来看,全市缺乏极强热岛,整个市区以弱热岛占绝对优势,2010年和2006年其面积比例分别为61.11%和58.64%;其次为绿岛,其面积比例在2010年和2006年分别为34.08%和35.98%;中等热岛和强热岛所占比例极小。绿岛面积减少的最大区域在西北部的汉长安城遗址南部以及市区东南部的三兆、东伍一带;而强热岛在2010年呈星点状分布在东郊的灞桥纺织城、西二环附近的西安电工铸造厂和西安电压力容器厂、长安区的河池寨等地。从相对亮温热力斑块的转移概率矩阵看,最稳定的热力景观斑块类型为弱热岛斑块和绿岛斑块,2006—2010年,其保持不变的面积分别达79.41%和67.82%;而最不稳定的景观类型为中等热岛和极强热岛,其发生变化的面积比例分别为70.73%和64.18%。从西安市区热场变化的原因来看,城市建设的影响最大,其中人口增长、建成区范围扩张和房地产开发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另外全球变化背景下的区域气温升高也是西安市热岛效应加剧的另一促进因素,而城市绿化建设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改善局地的热岛效应状况。
引用
收藏
页码:347 / 35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 [1] 北京市热岛效应时空变化的HJ-1B监测分析
    薛晓娟
    孟庆岩
    王春梅
    郑利娟
    王靓
    张瀛
    [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2, 14 (04) : 474 - 480
  • [2] 传统景观格局指数在城市热岛效应评价中的适用性.[J].陈爱莲;孙然好;陈利顶;.应用生态学报.2012, 08
  • [3] 基于景观格局的城市热岛研究进展
    陈爱莲
    孙然好
    陈利顶
    [J]. 生态学报, 2012, 32 (14) : 4553 - 4565
  • [4] 苏州城市化进程与城市气候变化关系研究
    朱焱
    杨金彪
    朱莲芳
    季嬿
    [J]. 气象科学, 2012, 32 (03) : 317 - 324
  • [5] 根据卫星观测的城市用地变化估算中国1980~2009年城市热岛效应
    王芳
    葛全胜
    [J]. 科学通报, 2012, 57 (11) : 951 - 958
  • [6] 西安市热岛效应的反演研究
    刘海军
    李喜凤
    王瑾
    [J]. 安徽农业科学, 2012, 40 (09) : 5450 - 5451+5469
  • [7]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热岛景观格局演变的时空特征——以厦门市为例
    黄聚聪
    赵小锋
    唐立娜
    邱全毅
    [J]. 生态学报, 2012, 32 (02) : 622 - 631
  • [8] 西安市气温和降水变化趋势分析
    周正朝
    胡娜娜
    周华
    [J]. 干旱区研究 , 2012, (01) : 27 - 34
  • [9] 基于LandsatTM/ETM+的西安市城市热岛效应时空演变
    苏雅丽
    张艳芳
    [J]. 水土保持通报, 2011, 31 (05) : 230 - 234
  • [10] 城市热岛效应热点问题研究进展
    黄良美
    邓超冰
    黎宁
    [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1, 27 (04) : 54 -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