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人才培养及金融教学研究

被引:2
作者
曾康霖
机构
[1] 西南财经大学
关键词
金融人才培养; 政策性金融; 金融业; 金融行业; 市场经济; 经济体制; 通才; 投资; 财政管理; 课程门数; 供需见面; 经济学类; 资源; 计划经济体制; 宏观金融学; 微观金融学; 高等金融教育; 教学研究;
D O I
10.16620/j.cnki.jrjy.1996.03.001
中图分类号
G42 [教学理论];
学科分类号
040102 ;
摘要
我国高等金融教育的现状是:部门办学;职业教育;各自为政;供需脱节。针对这一现状,基本想法是:削弱部门办学;淡化职业教育;集中办学力量;促进供需见面。我国高校金融专业设置的现状是:与部门对口;与区域对口;与工作岗位对口;与新兴业务对口。按传统做法,金融专业设置应按二级学科;按国际惯例,金融专业设置应分为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按空口径要求,要设置宏观金融学专业与微观金融学专业。我国金融专业课程设置现状是:基本上是"三大块";专业课的弹性大;课程门数越来越多;课程开设不规范、不科学;有的课程内容陈旧"十几年一贯制"。一门课程应有自己的研究对象、范围和体系;课程的建设要以科研为前提,以金融学科的建设为基础;课程的开设需要"少而精"、"厚基础、重能力";要加强教学研究,为提高教学质量打基础。规范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专本科生教学着重"三基";硕士生教学注重扩充知识面和发掘问题的深度;博士生教学要注重当代国内外的最新发展。科研要为教学服务;在教学内容与方法这一对矛盾中,内容是主要的;讲课是一门艺术,要点、难点不能太多,要有张有驰把握好分寸,熟悉把握好教学各个环节也大有学问。
引用
收藏
页码:2 / 7
页数:6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