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口盆地新第三纪钙质超微化石的分布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8
作者
段威武
机构
[1] 南海地质调查指挥部实验室
关键词
钙质超微化石; 地层; 钻井; 新第三纪; 晚第三纪; 珠江口盆地; 颗石藻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钙质超微化石(Calcareous nannofossils)系指某些单细胞浮游金藻死亡后游离的钙质外骨片,以及经常与其共生的微小生物钙质外骨片或内骨片残骸总称。对钙质超微化石的研究可追溯到1836年,德国生物学家埃伦贝格(C·G·Ehrenberg)把众多微小而扁平的椭圆形“菌藻-矿物”圆盘称之为“似晶石”(Crystalloides)。从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由于认识到颗石藻类等钙质超微浮游生物是现代海洋食物链中最重要的初级环,因此,对它的研究有了长足的进展。德国生物学家汉斯·卢洛曼(Hans Loh-
引用
收藏
页码:168 / 17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钙质微型化石及其研究现状 [J].
郝诒纯 .
地球科学, 1981, (01) :16-31
[2]  
海藻学[M]. 农业出版社 , 山东海洋学院编, 1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