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稻田氮磷养分径流流失的影响

被引:41
作者
朱利群 [1 ]
夏小江 [2 ]
胡清宇 [1 ]
胡乃娟 [1 ]
张政文 [1 ]
卞新民 [1 ]
机构
[1] 不详
[2]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
[3] 不详
[4]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5] 不详
关键词
稻田; 秸秆还田; 耕作方式; 氮磷; 径流流失;
D O I
10.13870/j.cnki.stbcxb.2012.06.051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明确自然降雨条件下稻田田面水氮磷养分径流流失特征,寻求秸秆还田和耕作方式结合下较为有效的减排农艺措施,通过田间试验研究自然降雨条件下不同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稻田田面水氮磷养分径流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处理较秸秆不还田处理更能够有效减少稻田氮磷养分径流流失总量;秸秆不还田条件下,翻耕、旋耕、免耕总氮径流流失量分别为6.78,8.50,11.09kg/hm2,总磷流失量分别为0.50,0.63,0.78kg/hm2;秸秆还田条件下,翻耕、旋耕、免耕总氮流失量分别为4.82,6.44,8.87kg/hm2,总磷流失量分别为0.39,0.51,0.70kg/hm2;整个稻季氮素径流流失率以免耕秸秆不还田为最高,达3.70%,翻耕秸秆还田为最低,仅为1.61%,磷素径流流失率也是免耕秸秆不还田最高,翻耕秸秆还田最低,分别为1.31%和0.65%。
引用
收藏
页码:6 / 1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耕作模式和滞水时间对稻田中氮磷动态变化的影响研究 [J].
冯国禄 ;
杨仁斌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1, 30 (05) :917-924
[2]   稻麦两熟农田稻季养分径流流失特征 [J].
郭智 ;
肖敏 ;
陈留根 ;
郑建初 .
生态环境学报, 2010, 19 (07) :1622-1627
[3]   SPSS方差分析在生物统计的应用 [J].
高忠江 ;
施树良 ;
李钰 .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08, 8 (11) :2116-2120
[4]   稻田控制排水对减少氮磷损失的影响 [J].
郭相平 ;
张展羽 ;
殷国玺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06, (03) :307-310
[5]  
Sustainable Nutrient Management in Chinese Agriculture: Challenges and Perspective[J]. GAO Chao, SUN Bo and ZHANG Tao-Lin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3 (China). Institute of Soil Scienc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Nanjing 210008 (China).Pedosphere. 2006(02)
[6]   水稻田面水中氮磷素的动态特征研究 [J].
金洁 ;
杨京平 ;
施洪鑫 ;
陈俊 ;
郑洪福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5, (02) :357-361
[7]   水稻薄露灌溉对水体环境质量影响的研究 [J].
郑世宗 ;
陈雪 ;
张志剑 .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5, (03) :7-8+11
[8]   麦草还田及耕作方式对稻田水氮、磷浓度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J].
朱普平 ;
常志州 ;
孙丽 ;
薛新红 .
江苏农业科学, 2004, (06) :151-153
[9]  
中国农业面源污染形势估计及控制对策 Ⅲ.中国农业面源污染控制中存在问题分析[J]. 张维理,徐爱国,冀宏杰,Kolbe H..中国农业科学. 2004(07)
[10]   水稻田面水氮素的动态特征、模式表征及排水流失研究 [J].
张志剑 ;
董亮 ;
朱荫湄 .
环境科学学报, 2001, (04) :475-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