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空气污染持续维持机制研究 I.2002年西安市空气污染持续维持过程分析及其气象成因

被引:23
作者
周慧
王自发
安俊岭
朱彬
刘娟
陈万隆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和大气环境专业
[2]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竺可桢兰森国际研究中心
[3] 西安市环保研究所
[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和大气环境专业 南京
关键词
空气质量; 持续污染; 天气形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1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为研究城市大气污染持续过程的形成机制及区域输送问题, 利用 2002 年西安市环境监测站 SO2、NO2和PM10日平均污染物浓度资料分析了西安市大气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 一年中西安出现3天以上空气质量为3级以上的持续污染过程18次, 累计污染超标日为192天, 出现3级以上的概率为53%。西安市区的污染物以可吸入颗粒物为主, PM10污染超标日较多。重点分析了2002年1月9~12日造成西安市持续污染过程的气象条件及天气形势, 可见4天的气象条件有着共同的特点: 平均风速小, 气温较低, 出现逆温, 相对湿度较大。西安地处高压后部, 气压较低, 高空为较平直的西北气流, 天气形势持续稳定。
引用
收藏
页码:124 / 13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成都市大气污染及气象条件影响分析附视频 [J].
杨义彬 .
四川气象, 2004, (03) :40-43
[2]   银川市空气质量超标的天气形势分析 [J].
刘玉兰 ;
肖云清 .
气象科学, 2003, (04) :460-466
[3]   污染源、气象条件变化对我国SO浓度及硫沉降量分布的影响 [J].
张新玲 ;
安俊岭 ;
程新金 ;
程炜 ;
不详 .
大气科学 , 2003, (05) :939-947+955
[4]   陕西省2002年气候影响评价 [J].
肖科丽 ;
雷向杰 ;
田武文 .
陕西气象, 2003, (03) :35-38
[5]   北京地区低空风、温度层结对大气污染物垂直分布影响初探 [J].
张蔷 ;
赵淑艳 ;
金永利 ;
不详 .
应用气象学报 , 2002, (S1) :153-159
[6]   西安城市空气质量预报统计方法及业务化应用 [J].
王建鹏 ;
卢西顺 ;
林杨 ;
李光 .
陕西气象, 2001, (06) :5-7
[7]   西安市夏季空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及来源分析 [J].
王红斌 ;
陈杰 ;
刘鹤 ;
张小曳 ;
史宝忠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0, (01) :51-57
[8]   大气平流扩散的箱格预报模型与污染潜势指数预报 [J].
徐大海 ;
朱蓉 .
应用气象学报, 2000, (01) :1-8+11
[9]   北京地区严重大气污染的气象和化学因子 [J].
刘小红 ;
洪钟祥 ;
李家伦 ;
李冰 ;
张玉林 ;
石立庆 .
气候与环境研究, 1999, (03) :231-236
[10]   兰州城区冬季空气污染预报方法研究 [J].
尚可政 ;
王式功 ;
杨德保 ;
付有智 .
兰州大学学报, 1998, (04)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