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海峡西部近海底栖生物生态初步研究

被引:22
作者
江锦祥
陈灿忠
吴启泉
蔡尔西
张水浸
陈金堤
机构
[1]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2]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厦门
[3] 厦门 厦门水产学院
[4] 厦门
关键词
沙蚕; 软体动物; 甲壳动物; 底质; 软泥; 多毛类; 棘皮动物; 底栖动物; 底栖生物; 群落分布; 生物量; 现存量; 台湾海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1961—1964年于台湾海峡西部近海进行了七航次调查,其范围为23°20′—25°54′N,117°11′—119°58′E,水深一般不超过50米,布设了定量采泥189站和定性拖网33站。 本次调查获得的底栖动物已鉴定到种的共392种。种类组成特点:以近岸浅水种占主导地位,而且热带亚热带种占绝对优势,显示了台湾海峡具有热带海区的特征。本海区底栖生物生物量总平均为38.0克/米2,平均密度为116个/米2,生物量组成以棘皮动物占优势,其次是软体动物。 群落的分布特点:(1)阳遂足—海地瓜群落属于近岸低盐性质,主要分布在平潭岛以北受闽江径流影响较大的水域,底质为软泥。(2)歪刺锚参—薄倍棘蛇尾—浅缝合骨螺群落则广泛分布于调查海区,群落种类繁多,结构较复杂。底质为软泥。(3)麦氏偏顶蛤—刘五店沙鸡子—阿曼吉娅虫群落以细砂底为主,局限于北部海区。(4)厦门文昌鱼—瑰斑竹蛏—中华岩鳃—多鳃欧努菲虫群落则以粗、中砂为主,仅分布于南部海区。(5)日本俏羽枝—布纹蚶群落分布在港湾的出口处或岛屿之间,流速较大,底质为砾石或石块。
引用
收藏
页码:389 / 39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台湾海峡环流研究中的若干问题 [J].
伍伯瑜 .
台湾海峡, 1982, (01) :1-7
[2]   台湾海峡的底质类型与沉积分区 [J].
曾成开 ;
朱永其 ;
王秀昌 .
台湾海峡, 1982, (01) :54-61
[3]   黃、东海底栖动物区系的特点 [J].
刘瑞玉 ;
徐凤山 .
海洋与湖沼, 1963, (04) :306-321
[4]   中国海软体动物区系区划的初步研究 [J].
张玺 ;
齐钟彦 ;
张福绥 ;
马绣同 .
海洋与湖沼, 1963, (02) :124-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