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生产要素理论探讨

被引:5
作者
李艳丽 [1 ]
李利军 [2 ]
机构
[1] 石家庄铁道学院教务处
[2] 石家庄铁道学院经济管理分院
关键词
生产要素; 环境容量; 环境管理; 环境经济;
D O I
10.13319/j.cnki.sjztddxxbskb.2009.04.006
中图分类号
X1 [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学科分类号
083001 ;
摘要
长期以来,人类只注意到了环境中的自然资源对经济活动的贡献,忽视了一些非有形物的能力方面对经济活动的重要性。基于大的自然环境观,将环境中的有形物部分和能力部分结合起来,根据可持续发展对环境系统与经济系统融合的要求,从更正生产要素理论对环境的狭隘性认识出发,阐释了环境生产要素化的基本观点,剖析了环境生产要素的广义和狭义概念,重点分析了环境容量生产要素化的内涵,并提出了环境容量生产要素研究的基本框架和内容。
引用
收藏
页码:13 / 19+91 +9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环境财政:构建公共财政体制的突破口 [J].
汤天滋 .
财经问题研究, 2007, (09) :78-83
[2]   中国的环境与自然资源保护问题(下) [J].
叶琳娜·克拉尼娜 ;
钟华 .
国外社会科学文摘, 2004, (05) :76-79
[3]   生态环境要素禀赋论与国际贸易理论的创新 [J].
方时姣 .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2004, (01) :97-99
[4]   环境是构成生产力的第六大要素——保护和改善环境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解析 [J].
汤天滋 .
生产力研究, 2003, (01) :61-62
[5]   联合国环境计划署关于可持续发展中资本的概念 [J].
马建明 .
资源·产业, 2002, (06) :110-110
[6]   环境要素禀赋和可持续性贸易 [J].
黄蕙萍 .
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06) :668-674
[7]   自然资本的美国看法 [J].
殷卉 .
中国工商, 2001, (03) :187-189
[8]  
赋税论.[M].(英) 配第 (Petty;W.) ; 著.华夏出版社.2006,
[9]  
排污权交易市场建设研究.[M].李利军; 李艳丽; 著.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
[10]  
政治经济学.[M].罗清和;鲁志国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