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公开的中国式探索:目标、意义与实现路径

被引:8
作者
刘剑文
机构
[1] 北京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财税改革; 预算公开; “三公”经费; 中国式路径; 法治化;
D O I
10.14185/j.cnki.issn1008-2026.2013.08.027
中图分类号
F812.3 [预算、决算];
学科分类号
020203 ;
摘要
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发展格局中,财政体制改革作为我国新阶段改革的突破口,应当加快和深化。其中,预算制度可谓财政制度体系的核心制度,"三公"经费公开又是预算公开的着力点。通过依法将预算向人大以及社会公众公开,规范和监控政府的财政收支行为,这样才能控制住政府的"钱袋子",实现公民财产权对政府财政权的有效约束,进而实现公共财政和理财治国的目标。
引用
收藏
页码:101 / 11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宪法视野下的预算:预算法律说批驳 [J].
熊伟 .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7, (04) :103-106+114
[2]   论财政预算公开原则——以政府治道变革为视角 [J].
高宏贵 ;
魏璐 .
江海学刊, 2010, (02) :228-233
[3]  
政治体制中的行政法[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美)肯尼思·F.沃伦(KennethF.Warren)著, 2005
[4]  
预算法律制度论[M].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 王永礼著, 2005
[5]  
法与宪法[M]. 三联书店 , (英)W.Ivor詹宁斯(W.IvorJennings)著, 1997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 人民出版社 , 马克思,恩格斯 著, 1972
[7]  
公共预算[M]. 中央编译出版社 , 马骏, 2011
[8]  
治国与理财[M].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马骏, 2011
[9]  
我国公开“三公”经费已开始起步[N]. 董克伟. &nbsp中国改革报. 2011 (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