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文化纵横谈

被引:13
作者
白烨 [1 ]
杨早 [1 ]
杜翔 [2 ]
萨支山 [1 ]
周民良 [3 ]
陈欣新 [4 ]
张旅平 [5 ]
王学泰 [1 ]
王毅 [6 ]
刘军 [7 ]
汤铎铎 [8 ]
孔明安 [6 ]
施爱东 [1 ]
黄奎 [9 ]
林治波 [10 ]
刘瑞生 [11 ]
李小树 [12 ]
田垣 [13 ]
工时 [14 ]
施芸卿 [5 ]
汪权 [15 ]
邢东田 [15 ]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办公厅
[2]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
[3]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4]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5]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6]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7]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8]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9]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10]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
[11] 中国社会科学院
[12]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13]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14]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
[15] 人民日报社评论部
关键词
山寨文化; 春晚; 山寨版; 山寨手机; 山寨产品; 社会现象; 史学;
D O I
10.14185/j.cnki.issn1008-2026.2009.02.007
中图分类号
C913.9 [其他社会问题];
学科分类号
120402 ;
摘要
2008年后半年以来,特别是岁末之际,社会上突然掀起一股"山寨"风潮,如山寨手机、山寨明星、山寨百家讲坛、山寨鸟巢、山寨版春晚、山寨版新闻联播……以致多家媒体惊呼:"2008年是山寨年!"对于已经影响到我国社会诸多方面的山寨文化现象,我们认为有必要从社会科学角度予以解读、分析与评估。为此,我们特邀文学、语言学、哲学、新闻学、史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民俗学、宗教学等学科的多位专家学者,于2008年12月19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一会议室召开了"首届山寨文化研讨会",就山寨文化的语源、特点、影响、发展趋势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本文系根据研讨会现场速记整理并请论者审阅后而成,个别因故未到会者提供了笔谈。因篇幅所限,本刊做了一定的删节。不妥之处,由本刊负责。
引用
收藏
页码:56 / 90
页数:35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