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地区12种常绿阔叶树种冬季抗寒性动态变化

被引:46
作者
谢晓金 [1 ,2 ]
郝日明 [1 ]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
关键词
常绿阔叶树种; 抗寒性; 电导法; 动态变化; 南京;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18.4 [树木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选取南京地区露地引种的12种常绿阔叶树种,借助电导法对其抗寒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2种常绿树种在2003年与2005年冬季期间,抗寒能力高低排序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与重复性。12种常绿树种在2005年10月至2006年3月期间随冬季低温诱导进行其抗寒能力呈逐渐增强趋势,其中在1月中旬树种抗寒能力均达到最强,而通常在10月份或3月份期间树种抗寒能力最弱。比较而言,12种常绿阔叶树种对冬季低温条件响应的快慢程度各有差异,其中樟科的香樟(Cinnamomumcamphora)、浙江樟(Cinnamomum japonicum)属于低温快速响应型,而冬青科的冬青(Ilexpurpurea)、大叶冬青(Ilex latifolia)属于低温滞缓响应型,其余树种为正常响应型。12种常绿阔叶树种试验所得抗寒能力结果与引种地冬季观察结果具有很好的对应性。研究结果可为常绿阔叶树种进一步向较高纬度地区的引种与栽培管理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2149 / 215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常绿阔叶树种的耐低温特性及其生态学评价 [J].
谢晓金 ;
郝日明 ;
张纪林 .
生态学报, 2004, (11) :2671-2677
[2]   山东园林中常绿阔叶树种的选择和应用 [J].
臧德奎 ;
李鹏波 ;
王瑾 .
中国园林, 2001, (05) :72-74
[3]   自然降温过程中栀子叶片膜保护系统的变化与低温半致死温度的关系 [J].
严寒静 ;
谈锋 ;
不详 .
植物生态学报 , 2000, (01) :91-95
[4]   紫金山森林植被性质与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重建可能性的探讨 [J].
郝日明 ;
魏宏图 .
植物生态学报, 1999, (02) :13-20
[5]   西安地区灾害性天气对园林植物引种驯化的危害 [J].
李淑娟,王景红 .
西北植物学报, 1996, (05) :38-43
[6]   常绿木兰科植物的抗寒性研究 [J].
施福成 ;
李量冈 ;
徐连根 ;
苏维埃 ;
王文英 ;
王洪春 .
生态学报, 1993, (03) :197-204
[7]   小麦抗冻性的季节变化以及温度对脱锻炼的效应 [J].
朱根海 ;
朱培仁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84, (02) :9-17
[8]   Logistic方程及其应用 [J].
莫惠栋 .
江苏农学院学报, 1983, (02) :53-57
[9]  
Plant resistance to cold stress: Mechanisms and environmental signals triggering frost hardening and dehardening[J] . Erwin H. Beck,Richard Heim,Jens Hansen.Journal of Biosciences . 2004 (4)
[10]  
Freezing injury to persimmons ( Diospyros kaki Thunb.) and four other Diopyros species during deacclimation in the spring as related to bud development[J] . S.K Kang,H Motosugi,K Yonemori,A Sugiura.Scientia Horticulturae . 199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