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磁贴治疗卒中后慢性期吞咽障碍: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49
作者
金海鹏
吴秋燕
张卫
谢俊杰
陈进春
机构
[1] 厦门市中医院针灸科
关键词
卒中后吞咽障碍; 耳穴磁贴疗法; 针刺疗法; 视频X线透视吞咽功能检查; 随机对照试验;
D O I
10.13703/j.0255-2930.2014.01.006
中图分类号
R246.6 [神经精神病科];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评价耳穴磁贴治疗卒中后慢性期吞咽障碍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将90例卒中后慢性期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耳穴组、针刺组。耳穴组以刺激耳穴皮质下、脑干、口、面颊、舌、咽喉为主,每次取一侧耳穴,3天更换磁贴1次;针刺组采用针刺风池、翳风、上廉泉、金津、玉液、水沟、通里为主,每次留针30min。两组均每天治疗1次,6天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1天,共治疗3个疗程。在治疗前后,分别对每位患者进行4种不同性状食物的视频X线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主要指标为Rosenbek渗透-误吸评分、口腔期滞留评分、咽喉期滞留评分,比较两组之间疗效及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发生率,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肱三头肌皮褶厚度、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等营养指标。结果:治疗21天后,耳穴组1mL液态碘氟醇Rosenbek渗透-误吸评分(1.51±0.69)、口腔期滞留评分(1.17±0.38)、咽喉期滞留评分(1.30±0.66)均低于针刺组(2.51±0.67、1.63±0.72、1.67±0.75);10mL液态碘氟醇Rosenbek渗透-误吸评分(2.27±0.65)、口腔期滞留评分(1.60±0.50)、咽喉期滞留评分(1.49±0.51)均低于针刺组(4.19±0.73,2.30±0.51,2.41±0.50);10mL糊状碘氟醇Rosenbek渗透-误吸评分(1.68±0.81)、口腔期滞留评分(1.11±0.31)、咽喉期滞留评分(1.10±0.31)均低于针刺组(3.91±0.68,1.63±0.76,1.60±0.76);1/4块碘氟醇蛋糕Rosenbek渗透-误吸评分(2.60±0.65)、口腔期滞留评分(1.40±0.50)、咽喉期滞留评分(1.74±0.49),均低于针刺组(4.14±1.10,2.40±0.73,2.30±0.83),耳穴组均优于针刺组(均P<0.05)。耳穴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14.9%(7/47),低于针刺组的55.0%(22/40,P<0.01);耳穴组营养不良发生率为8.5%(4/47),低于针刺组的50.0%(20/40,P<0.01);治疗21天后,耳穴组肱三头肌皮褶厚度、血清白蛋白指标优于针刺组(均P<0.05)。结论:耳穴磁贴治疗卒中后慢性期吞咽障碍有明确的疗效,同时能减少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的发生率,疗效优于针刺治疗。
引用
收藏
页码:9 / 1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电刺激联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及卒中后肺炎发生率的观察 [J].
朱海暴 ;
张冠文 ;
李晏 ;
杜海松 .
疑难病杂志, 2012, (04) :257-259
[2]   脑卒中吞咽障碍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进展 [J].
汪进丁 ;
徐丽君 .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8, (07) :666-668
[3]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选穴规律和刺灸方法探讨 [J].
何竟 ;
何成奇 .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8, (06) :550-551
[4]   不同刺法调整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作用观察 [J].
白晶 ;
李宝栋 ;
王志勇 ;
高维滨 ;
王利春 .
中国针灸, 2007, (01) :35-37
[5]   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早期诊断与康复 [J].
胡明 ;
崔海瑛 ;
刘薇 ;
狄楠 ;
张祥建 .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06, (05) :483-486
[6]   针刺治疗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疗效观察 [J].
邹宏军 ;
赵文民 .
中国针灸, 2004, (04) :7-8
[8]  
针灸学[M].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石学敏主编, 2002
[9]  
脑血管病临床与康复[M].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方定华等编, 2001
[10]  
Dysphagia After Stroke: Incidence, Diagnosis, and Pulmonary Complications[J] . Rosemary Martino,Norine Foley,Sanjit Bhogal,Nicholas Diamant,Mark Speechley,Robert Teasell.Stroke . 2005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