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责政治的逻辑:在问责与避责之间

被引:22
作者
谷志军
机构
[1] 深圳大学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
关键词
问责; 避责; 问责政治; 问责文化; 责任政府;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523.4 [监察、监督];
学科分类号
0308 ;
摘要
问责政治中一个重要的现象是问责与避责相伴而生。从责任、因果关系和时间层面来看,问责与避责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两者之间的对立可以从机构性、表象性和政策性策略三个维度理解。这种对立观的形成,源自对问责概念的片面理解和对避责行为的单一认识。要超越两者之间的二元对立而相互促进,就需要重新认识问责概念的沟通意涵、正视避责行为的正面效果、建立问责与避责相连接的机制。从根本上讲,问责与避责关系认识上的分歧,是由特定的文化所形塑的,只有深入到不同责任政治的文化情境中,才能够深刻理解问责政治的内在逻辑。
引用
收藏
页码:146 / 15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当代西方问责研究:理论框架、热点主题及其启示 [J].
谷志军 .
中国行政管理, 2017, (07) :143-147
[2]   从邀功到避责:基层政府官员行为变化研究 [J].
倪星 ;
王锐 .
政治学研究, 2017, (02) :42-51+126
[3]   正确把握容错纠错方法论原则 [J].
本刊编辑部 ;
邵景均 .
中国行政管理, 2017, (02) :5-5
[4]   西方问责领域的定量研究及理论发展 [J].
谷志军 .
国外社会科学, 2015, (04) :41-48
[5]   突发事件管理中地方政府规避责任行为分析及对策 [J].
文宏 .
政治学研究, 2013, (06) :52-60
[6]   实现政治问责的三条道路 [J].
马骏 .
中国社会科学, 2010, (05) :103-120+222
[7]  
政治秩序的起源[M].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美) 福山, 2012
[8]   Reconciling Perspectives on Blame Avoidance Behaviour [J].
Hinterleitner, Markus .
POLITICAL STUDIES REVIEW, 2017, 15 (02) :243-254
[9]  
BLAME AVOIDANCE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REACTIVITY, STAGED RETREAT AND EFFICACY[J] . CHRISTOPHER HOOD,WILL JENNINGS,PAUL COPELAND.Public Administration . 2016 (2)
[10]  
Testing times: Exploring staged responses and the impact of blame management strategies in two examination fiasco cases[J] . CHRISTOPHER HOOD,WILL JENNINGS,RUTH DIXON,BRIAN HOGWOOD,CRAIG BEESTON.European Journal of Political Research . 2009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