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内蒙古大兴安岭双尖子山铅锌银矿床成矿年龄
被引:31
作者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吴冠斌
[
1
]
刘建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刘建明
[
1
]
曾庆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曾庆栋
[
1
]
孙华山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孙华山
[
2
]
刘铭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天津华北地质勘查局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刘铭涛
[
3
]
机构
: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2]
中国地质大学
[3]
天津华北地质勘查局
来源
:
矿物学报
|
2013年
/ 33卷
/ S2期
关键词
:
成矿年龄;
铅锌银矿;
矿床;
矿藏;
成矿前脉岩;
大兴安岭;
成矿地质;
石英斑岩;
矿化带;
成矿带;
D O I
:
10.16461/j.cnki.1000-4734.2013.s2.106
中图分类号
:
P618.4 [有色金属];
P618.52 [银];
学科分类号
:
0709 ;
081803 ;
摘要
:
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的大兴安岭多金属成矿带是中亚造山带的一部分。中亚造山带由古亚洲洋长期演化及其相邻板块相互作用形成,以古生代小型陆块与缝合带相嵌、新生代山-盆耦合的地质构造格局为特征(陈衍景,2000,2009;刘建明等,2004)。优越的成矿地质条件,良好的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异常均指示了大兴安岭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白大明和刘光海,1996;Zeng et al.,2011,申伍军等,2012)。近年来,在大兴安岭陆续地发
引用
收藏
页码:619 / 619
页数:1
相关论文
未找到相关数据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