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农立国”还是“以工立国”?——民国时期立国之争的再思考

被引:4
作者
禹思恬
周建波
梁银鹤
机构
[1]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民国; 以农立国; 以工立国;
D O I
10.13968/j.cnki.1009-9107.2018.01.19
中图分类号
D693 [民国时代政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出现了一次关于"何以立国"的争论,争论的核心是"以工立国"还是"以农立国"。此次争论包括了耳熟能详的一些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等社会名流,以章士钊为代表的"守旧派"、梁漱溟、晏阳初等乡村建设运动者为代表的"改良派"和以董时进为代表的"创新派"坚持"以农立国",他们的出发点是中国对于农国地位以及农国精神的维护;吴景超、张培刚、孙倬章则是"以工立国"派的重要拥趸,他们主要着眼于现实,提出只有建立强大的工业基础才能挽救民族于危亡之中。此外"非名流"乃至"草根"阶级也参与到了论战中,与他们相比,"名流"论战者有着更为宏观、全局性和深层次的把握。传统认为"工农之争"的论战以"以工立国"派的胜利而告终,然而从不同的视角看,"以农立国"的观点不无道理,甚至对于现阶段经济的发展仍有指导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46 / 15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化问题论争研究[D]. 王术静.复旦大学 2012
[2]   关于民国乡村建设运动的几个问题 [J].
郑大华 .
史学月刊, 2006, (02) :52-59
[3]   对20世纪上半期“以农立国”思想的再审视 [J].
钟祥财 .
中国农史, 2004, (01) :67-73
[4]   论南京国民政府的工业政策 (1927-1937年) [J].
朱宝琴 .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00, (01) :130-136
[5]  
方显廷工业化思想研究[D]. 朱子静.郑州大学 2011
[6]  
吴景超经济思想研究[D]. 王东亮.南京大学 2013
[9]   评章士钊的以农立国论的经济主张 [J].
郭华清 .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4, (02) :46-49
[10]   中国工业化问题系统研究序幕的开启——“以农立国”与“以工立国”的争论 [J].
邱金辉 ;
聂志红 .
科学·经济·社会, 2006, (03) :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