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动力场演化与地层流体低压成因

被引:12
作者
楼章华
高瑞棋
蔡希源
徐宏
机构
[1] 浙江大学海洋系!邮政编码:310028
[2]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勘探局
[3]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总公司油田勘探开发管理部
[4] 大庆石油管理局
关键词
低压成因; 天然气; 流体动力场; 扶杨油层; 松辽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松辽盆地北部东区的扶杨油层和在东南缘的十屋断陷中,发育了三个地层流体低压区,压力系数分别为0.93~1.0,0.65~0.96和0.96~0.55,都是松辽盆地主要的天然气聚集区。低压的成因机理是由于天然气的漏失减小的能量大于天然气和地下水运移补给增加的能量。在盆地北部东区的扶杨油层中,由于在天然气流动方向上储层厚度、孔渗都明显增加,流体补给增加的能量与流体散失减小的能量之间的差值在天然气的运移方向上增加,导致在天然气运移方向上压力系数减小。十屋断陷的地层压力剖面可以划分为明显的三个带,它们分别对应于三个水文地质分带,即自由交替带,交替阻滞带和交替停滞带。在自由交替带地下水供排平衡,保持正常的地层压力。在交替阻滞带和交替停滞带,由于天然气漏失损失的能量大于天然气、地下水下渗补给增加的能量,形成低压,且往下地下水的补给量迅速减小、消失,而天然气的漏失量随着埋深的增加而增加,从而使得天然气运移方向上压力系数增加。
引用
收藏
页码:27 / 31+105-10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4 条
  • [1] 论含油气盆地的地下水动力环境
    杨绪充
    [J]. 石油学报, 1989, (04) : 27 - 34
  • [2] 松辽盆地陆相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M].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 杨万里等著, 1985
  • [3] 古水文地质及其应用[M]. 地质出版社 , 程汝楠编译, 1981
  • [4] Aquathermal pressuring role of temperature in deve-lopment of abnormal pressure zones. Baker C.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Petroleum Geologists Bulletin . 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