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技术与美学观念

被引:27
作者
周宪
机构
[1] 南京大学中文系江苏南京
关键词
图像技术; 美学; 模仿; 复制; 虚拟; 视觉文化;
D O I
10.16346/j.cnki.37-1101/c.2004.05.001
中图分类号
B83-05 [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学科分类号
010106 ;
摘要
技术进步对文化的影响相当深刻。从手工模仿,到照相复制,再到数字图像技术,图像技术的进步导致了三种不同的视觉文化形态,相应地构成了模仿文化、复制文化和虚拟文化。技术的发展导致图像符号与现实关系经历了深刻变化,进而导致了美学观念的演变。模仿论是一种理性主义的美学观,它肯定实在世界的中心地位和艺术家的艺术表现以及艺术符号可以真实地再现实在世界。机械复制削平了传统美学观中的一切等级和依赖关系,将模仿物与被模仿物置于同一的无差别地位,所以现代主义以一种全然有别于传统现实主义的形态出现。虚拟技术消解了虚拟与真实的界限,虚拟文化将艺术家的写实能力彻底去魅了,极大地提升了想象力,使之超越了传统模仿原则的局限。
引用
收藏
页码:5 / 1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迎向灵光消失的年代..本雅明;.台湾摄影工作室.1998,
[2]  
文学批评理论.[M].(英)拉曼·塞尔登(RamanSelden)编;刘象愚;陈永国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3]  
第二媒介时代.[M].(美)马克·波斯特(MarkPoster)著;范静哗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4]  
论摄影.[M].(美)苏珊·桑塔格(SusanSontag)著;艾红华;毛建雄译;.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
[5]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M].(德)本雅明(Benjamin;Walter)著;王才勇译;.浙江摄影出版社.1993,
[6]  
眼与心.[M].(法)梅洛-庞蒂(Merleau-Ponty;M.)著;刘韵涵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7]  
西方文论选.[M].伍蠡甫 主编.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