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造及其与高等教育相关概念之探析

被引:5
作者
庄寿强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江苏徐州
关键词
创造; 创新; 创造教育; 创新教育; 探析;
D O I
10.16126/j.cnki.32-1365/g4.2004.02.019
中图分类号
G640 [高等教育理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首先列举了一些专家、学者对创造与创新概念混乱使用的现象 ,然后从创造与创新的原始涵义出发探讨了它们之间的异同点。提出 :创造只具有新颖性特征 ,而创新虽然也具有新颖性特征 ,但它同时又具有第二层次的经济价值性特征。因此 ,创新就是创造 ,但创造不完全都是创新 ,创新的理论基础是创造学。最后 ,探讨了由此而引伸出来的创造教育与创新教育之间的关系 ,建议人们在学术著作中应按其原义而慎重地使用创造、创新及其与之相关的概念。
引用
收藏
页码:66 / 7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创新教育的另类思考 [J].
庞守兴 .
教育发展研究, 2003, (07) :28-30
[2]   创新人才理念的国际比较 [J].
刘宝存 .
比较教育研究, 2003, (05) :6-11
[3]   创新教育是研究型大学的办学宗旨 [J].
袁一星 ;
齐晶瑶 ;
李玉华 .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3, (01) :23-24
[4]   试论创新教育的基本特征 [J].
周绍森 ;
陈东有 .
中国高等教育, 2002, (21) :20-21
[5]   创新能力与研究生培养模式 [J].
瞿海东 .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2, (05) :58-59
[6]   创造教育、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历史轨迹及相互关系 [J].
孙慧玲 .
教育探索, 2002, (04) :12-13
[7]   加强素质教育 培养创新人才 [J].
吴瑛 .
中国电力教育, 2002, (01) :17-18
[8]   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探讨——兼论创新性教育过程化 [J].
汪蕙 ;
张文雪 ;
袁德宁 .
中国大学教学, 2002, (01) :16-18
[10]  
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M]. 人民出版社 , 本书编写组[编],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