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研究

被引:22
作者
王世忠 [1 ]
胡文霞 [2 ]
刘卫东 [1 ]
机构
[1] 浙江大学东南土地管理学院 
[2] 杭州市国土资源局 
关键词
农业经济; 耕地占补平衡; 理论研究; 边际经济效益; 区域配置;
D O I
10.13427/j.cnki.njyi.2007.08.081
中图分类号
F323.211 [];
学科分类号
0903 ;
摘要
由于区域比较优势的日益凸现和耕地资源禀赋的巨大差异,现行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已经不能适应我国的经济发展。为此,在分析现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建设用地边际经济效益最大化原则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的全国优化配置模型。基于比较优势原则,通过发达地区多占建设用地、落后地区多增加耕地保护的方式,对落后地区进行经济补偿,达到全国范围内的耕地占补平衡。
引用
收藏
页码:13 / 1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地方政府的博弈行为与耕地保护——一个基于公共物品私人供给模型的分析框架 [J].
李边疆 ;
王万茂 .
中国软科学, 2006, (04) :39-45
[2]   西部开发中能源配置模型的研究 [J].
杨宏林 ;
田立新 ;
丁占文 .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06, (04) :12-18
[3]   农地非农化效率的空间差异及其对土地利用政策调整的启示 [J].
陈江龙 ;
曲福田 ;
陈雯 .
管理世界, 2004, (08) :37-42+155
[4]   我国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执行的博弈分析及对策建议 [J].
赵淑芹 ;
吴金玲 ;
杨光照 .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2003, (04) :342-346
[5]   我国耕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J].
陈佑启 .
农业工程学报, 2000, (06) :29-32
[6]   论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及其实施的技术基础 [J].
王人潮 ;
蒋亨显 .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1998, (06)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