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半岛雷暴发生频次变化特征及其与作物布局调整的相关分析

被引:12
作者
张羽 [1 ,2 ]
牛生杰 [1 ]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重点实验室
[2] 湛江市气象局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雷州半岛; 雷暴频次; 作物布局调整;
D O I
10.16032/j.issn.1004-4965.2008.06.008
中图分类号
P446 [雷暴];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为了探究雷州半岛作物布局调整对雷暴发生的可能影响,以达到趋利避害,利用相关分析、11种模型拟合和全变量回归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雷州半岛年雷暴日数总的变化趋势是明显下降,一年四季均有雷暴天气,午后热雷雨占雷暴天气的大多数,其中5~9月雷暴日数最多,开雷、收雷年际变化差异大。随着稻田的减少,糖蔗、水果种植面积的增加,雷州半岛植被结构得到改善,雷暴天数呈明显减少趋势;蔬菜的种植改变了冬季闲田植被性质,不利于冬初、春末雷暴天气的生成;花生种植面积的调整对雷暴天数变化影响不大。雷州半岛水稻、糖蔗、水果、蔬菜等主要农作物布局调整对雷暴发生可能有明显的影响,主要农作物对雷暴天数可能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糖蔗、水稻、蔬菜和水果,农作物布局调整对年开雷、收雷的迟早没有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649 / 65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近50年广东省雷暴、闪电时空变化特征的研究 [J].
易燕明 ;
杨兆礼 ;
万齐林 ;
蒙伟光 .
热带气象学报, 2006, (06) :539-546
[2]   城市热岛研究中地表温度与植被丰度的耦合关系 [J].
钱乐祥 .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5) :62-68
[3]   苏州地区雷暴活动规律和雷灾分析 [J].
曾山泊 ;
肖稳安 ;
李霞 .
气象科学, 2006, (05) :517-524
[4]   夏季晴空金塔绿洲温度场的初步分析 [J].
陈世强 ;
吕世华 ;
奥银焕 ;
张宇 ;
李锁锁 .
中国沙漠, 2006, (05) :767-772
[5]   华南农田下垫面地气交换和能量收支的观测研究 [J].
郭晓峰 ;
康凌 ;
蔡旭晖 ;
朱彤 .
大气科学, 2006, (03) :453-463
[6]   西北地区雷暴气候特征分析 [J].
李照荣 ;
康凤琴 ;
马胜萍 .
灾害学, 2005, (02) :83-88
[7]   广东省雷暴天气气候特征分析 [J].
毛慧琴 ;
宋丽莉 ;
刘爱君 ;
黄浩辉 .
广东气象, 2005, (02) :7-9
[8]   大气边界层热量输送的非局地多尺度湍流理论及试验研究 [J].
朱蓉 ;
徐大海 ;
不详 .
应用气象学报 , 2005, (03) :273-282
[9]   广州市雷暴日异常的基本气候特征及其与近海海温关系初探 [J].
陈绍东 ;
林奕峰 ;
区永平 .
热带气象学报, 2004, (01) :106-112
[10]   山东地区闪电的特征分析 [J].
冯桂力 ;
陈文选 ;
刘诗军 ;
黎清才 .
应用气象学报, 2002, (03) :347-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