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本土化”的跨文化悖论及其解决路径

被引:17
作者
单波
姜可雨
机构
[1]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关键词
全球本土化; 跨文化传播; 文化间性; 平等权力; 和谐理念;
D O I
10.14100/j.cnki.65-1039/g4.2013.01.016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050302 ;
摘要
"全球本土化"所呈现的核心问题涵盖了鲜明的跨文化意义,同时,它对于"超本土"、"跨本土"力量的寻求,对于全球与本土、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平衡力量的寻求,是充满悖论的。全球化不可能取代本土化,本土化也不可能阻挡住全球化的浪潮。但目前研究全球本土化陷入了"全球本土化"—"全球化"—"去全球化"—"本土化"—"去本土化"的思想轨迹。解释全球本土化的悖论要用跨文化传播的视角,寻求调适文化差距或文化冲突的策略,将跨文化传播内化为一种自我管理,调适"权力动力"的运作机制。同时全球本土化过程中要克服被技术倾向化的趋势,立足多元互动市场,培养文化互动的空间,实现跨文化转向,维护文化间互惠理解建构平衡的权力。既要注重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同质性,也注重二者异质性,实现文化冲突的互动和谐。
引用
收藏
页码:41 / 48+1 +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跨文化传播的问题与可能性[M]. 武汉大学出版社 , 单波, 2010
[2]  
全球化、社会发展与大众媒体[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英) 斯巴克斯 (Sparks, 2009
[3]  
表征[M]. 商务印书馆 , (英)斯图尔特·霍尔(StuartHall)编, 2003
[4]  
全球化[M]. 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 , [美]罗兰·罗伯森, 2000
[5]  
Toward a diversity hypothesis: Multidimensional effects of intergroup contact[J] . James M. Jones,Patrick D. Lynch,Amanda A. Tenglund,Samuel L. Gaertner. Applied and Preventive Psychology . 2000 (1)
[6]  
INTERGROUP CONTACT THEORY[J] . Thomas F. Pettigrew.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 1998
[7]  
When contact is not enough: Social identity and intergroup cooperation[J] . Mrilynn B. Brewe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s . 1996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