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城中村改造的问题和改造可行性模式研究

被引:21
作者
郭谦
吴昊潼
机构
[1]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关键词
“城中村”; 可行性模式; 产权; 改造; 城市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U984.114 [];
学科分类号
081303 ; 083302 ; 1204 ;
摘要
分析了“城中村”的浅层涵义及其本质,认为“城中村”已经演化为“为城市流动人口提供廉租房的低收入社区”,仅考虑村民的改造措施是不妥当的。本文对“城中村”改造过程中遇到的政策和现实问题进行了剖析,认为政府主导的“城中村”改造目的应当是不谋“城中村”的区位利益,只为身为弱势群体的低收入流动人口的居住质量谋福利。在此基础上,“自我原位塑造”,即“在原有区位上由村民或村集体改造自身”是可行的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182 / 18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石家庄市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J].
郭爱请 ;
张侠 ;
沈令 .
乡镇经济, 2005, (11) :38-40+61
[2]   “都市里的村庄”如何都市化——广州“城中村”改造实录 [J].
于臖 .
中国土地, 2005, (09) :37-38
[3]   “城中村”:存续前提下的转型——兼论“城中村”改造的可行性模式 [J].
魏立华 ;
闫小培 .
城市规划, 2005, (07) :9-13+56
[4]   城中村:重要的不是好看,而是合理 [J].
杨小彦 .
美术观察, 2005, (05) :10-11
[5]   珠江三角洲城中村问题探析 [J].
白涛 ;
叶嘉国 .
广东社会科学, 2004, (03) :123-127
[6]   快速城市化地区城乡关系协调研究——以广州市“城中村”改造为例 [J].
闫小培 ;
魏立华 ;
周锐波 .
城市规划, 2004, (03) :30-38
[7]   论城市化的本质与“农民工”的终结 [J].
曾芬钰 .
当代经济研究, 2003, (10) :11-14
[8]   珠江三角洲富裕农村地区的“主观剩余劳动力”问题研究——广州市海珠区瑞宝村个案 [J].
郑慧华 ;
肖美平 .
青年研究, 2002, (05) :19-23+38
[9]   寄居大都市:京沪两地流动人口住房现状分析 [J].
吴维平 ;
王汉生 .
社会学研究, 2002, (03) :92-110
[10]   物质性手段:作为我国流动人口聚居区一种整合思路的探析 [J].
吴晓 ;
吴明伟 .
城市规划汇刊, 2002, (02) :17-2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