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景观生态学源—汇理论的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研究

被引:17
作者
李道进 [1 ,2 ]
逄勇 [2 ]
钱者东 [1 ]
陈惠平 [1 ]
机构
[1]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2] 河海大学环境学院
关键词
景观生态学; 源—汇系统; 自然保护区; 功能分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36 [自然保护区划及其管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区划基本上确定了保护区的发展方向和管理构架,对保护区的有效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阶段功能分区不合理是我国自然保护区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由此导致保护区生物多样性降低,社区矛盾激化。因此,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自然保护区进行正确合理地功能分区显得尤为必要。通过资料收集、实地调查、专家咨询、文献研究等方式,同时借助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运用景观生态学源—汇系统理论对安徽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功能分区。新的功能分区方案与原有功能区划相比,核心区与缓冲区面积扩大,所占比例分别由17.2%和23.9%上升到38.46%和29%;实验区面积比例由58.9%下降为32.54%,人类活动密集区域划入实验区,有利于保护区实行严格的分区管理。
引用
收藏
页码:53 / 5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基于景观安全格局的香格里拉县生态用地规划 [J].
李晖 ;
易娜 ;
姚文璟 ;
王思琪 ;
李志英 ;
杨树华 .
生态学报, 2011, 31 (20) :5928-5936
[2]   五大类因素制约自然保护区发展 [J].
钱者东 ;
徐网谷 ;
蒋明康 ;
王会 .
环境保护, 2011, (04) :21-23
[3]   基于最小累计阻力模型的四湖流域景观生态规划研究 [J].
尹发能 ;
王学雷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10, 29 (02) :231-235
[4]   浙江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现状分析 [J].
郑海洋 ;
蒋明康 ;
卓明 ;
王智 ;
徐网谷 .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9, 34 (01) :6-9+26
[5]   关于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的探讨 [J].
王西峰 ;
麻应太 ;
王学杰 .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04) :22-24+28
[6]   基于ERDAS的矿区植被覆盖度遥感信息提取研究——以陕西省榆林市神府煤矿区为例 [J].
胡振琪 ;
陈涛 .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8, (02) :164-167+183
[7]   基于最小费用距离模型的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 [J].
李纪宏 ;
刘雪华 .
自然资源学报, 2006, (02) :217-224
[8]   高黎贡山和小黑山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探讨 [J].
郭立群 ;
李勇华 .
云南林业科技, 2002, (04) :52-56
[9]   景观生态学原理与自然保护区设计 [J].
杨彪 .
林业调查规划, 2001, (02) :51-53
[10]   中国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J].
叶亚平 ;
刘鲁君 .
环境科学研究, 2000, (03) :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