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地区土壤F分布及其与地氟病关系初探

被引:8
作者
刘红樱 [1 ]
赖启宏 [2 ]
陈国光 [1 ]
冯小铭 [1 ]
郭坤一 [1 ]
机构
[1] 中国地质调查局城市环境地质研究中心
[2] 广东省地质调查院
关键词
F; 土壤; 地氟病; 珠江三角洲;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99 [地方病学];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01 ;
摘要
笔者结合珠江三角洲地区和中国土壤含F背景,研究了该区土壤F的含量特征、总体和典型区域的分布状况,对土壤类型、成土母质和土地利用类型等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初步探讨了土壤F与地氟病的关系。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地区浅层、深层土壤F平均含量分别为510mg/kg和529mg/kg,其中海(陆)相第四纪松散层区的三角洲沉积潜育性水稻土、三角洲盐渍水稻土、基水地的F含量最高。6760km2的浅层土壤F高背景区广泛分布于平原区,东莞、新会、珠海局部呈现污染区;深层土壤F高背景区5504km2,而污染区都集中在邻海的珠海市高栏、三灶两岛。土壤F的富集在沉积物区明显与第四纪海陆、陆海交互相沉积物有关,在基岩区明显和花岗岩类有关,人类影响较强的土壤和水稻土及其盐渍化有利于F富集。区内地氟病分布于从化、增城、东莞郊区、南海、新会和恩平,病区均位于高F的地层岩石区和土壤高F区。土壤F高背景区生长的农作物F含量存在超标,且病区农作物F超标率和超标倍数大于非病区,表明土壤中F的生物有效量比例较高,土壤F已向农产品中迁移和富集,危及到农产品质量。高F的地质环境是造成本区土壤及其农作物F含量高的主要原因,成为地氟病发生的致病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657 / 664
页数:8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