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创意旅游资源空间效应及发展模式——以苏州市中心城区为例

被引:33
作者
刘昌雪 [1 ]
汪德根 [2 ]
机构
[1] 苏州市职业大学教育与人文学院
[2] 苏州大学旅游系
关键词
创意旅游资源; 空间效应; “双核”空间模式; 苏州中心城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592.7 [地方旅游事业];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摘要
随着创意经济的兴起和旅游者需求的变化,发展创意旅游日益成为消费热点和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创意旅游资源是创意旅游发展的基础,其产生的空间效应是区域旅游研究的重要内容,对提升区域旅游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以苏州中心城区为例,综合运用最近邻指数、不平衡指数、核密度分析和使用者温度计量模型等方法,深入研究城市创意旅游资源空间效应。结果显示:1创意旅游资源的融入使苏州中心城区整体和各区域的旅游资源空间分布集聚度增大,但各区域增大程度和资源空间分布状态变化不同;2融入创意旅游资源后苏州中心城区整体旅游资源区域分布呈集中态势,且分布的均衡度降低;3创意旅游资源的融入促进了区域旅游资源空间效应的发挥,苏州中心城区由以姑苏区为"单核心"的"众星拱月"空间格局转变为以姑苏区—工业园区为"双核心"的"日月同辉"空间格局,从而实现苏州中心城区"双核"旅游空间发展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977 / 991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城市创意旅游资源分类、评价及空间分异——以苏州中心城区为例 [J].
钱佳 ;
汪德根 ;
牛玉 .
经济地理, 2014, 34 (09) :172-178
[2]   商务旅游城市发展的系统动力学仿真研究——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 [J].
汪德根 ;
宋玉芹 ;
刘昌雪 .
地理科学进展, 2013, 32 (03) :486-496
[3]   欧洲和中国的创意城市 [J].
克劳斯·昆兹曼 ;
唐燕 .
国际城市规划, 2012, 27 (03) :1-5
[4]   海峡西岸经济区旅游景区(点)空间结构分析 [J].
张永平 ;
吴健生 ;
黄秀兰 ;
乔娜 ;
刘洪萌 .
资源科学, 2011, 33 (09) :1799-1805
[5]   基于核密度估计的广佛都市区路网演变分析 [J].
刘锐 ;
胡伟平 ;
王红亮 ;
吴驰 ;
何劲 .
地理科学, 2011, 31 (01) :81-86
[6]   福建省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研究——基于国家3A级以上旅游景区的统计分析 [J].
黄远水 ;
陈钢华 ;
伍弦 .
经济地理, 2010, 30 (07) :1195-1199
[7]   北京城市办公活动空间集聚区研究 [J].
张景秋 ;
贾磊 ;
孟斌 .
地理研究, 2010, 29 (04) :675-682
[8]   中国资源型景区旅游空间结构研究 [J].
谢志华 ;
吴必虎 .
地理科学, 2008, 28 (06) :748-753
[9]   创意旅游理论及实践 [J].
原勃 ;
白凯 .
城市问题, 2008, (11) :97-101+30
[10]   创意旅游: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的革新 [J].
厉无畏 ;
王慧敏 ;
孙洁 .
旅游科学, 2007, (06)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