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冰草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英文)

被引:19
作者
解新明
云锦凤
尹俊
张焱如
赵冰
卢小良
机构
[1] 内蒙古师范大学生物系
[2] 内蒙古农业大学
[3] 华南农业大学
关键词
蒙古冰草; 天然居群; 栽培品种; RAPD; 遗传多样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43.90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用 RAPD技术对蒙古冰草 (Agropyron mongolicum Keng) 6个天然居群和 2个栽培品种 (系 )的 45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检测。 1 7个引物共检测到 1 0 1个位点 ,其中多态位点 81个 ,占 80 .2 %。相对于其它小麦族植物 ,显示出了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多样性指数(DC)分析的结果表明 ,遗传多样性在居群内和居群间的分布存在不均衡现象 ,但总体来看 ,居群内的遗传变异高于居群间 ,这是由蒙古冰草异花、风媒传粉的外繁育系统所决定的。在天然居群与栽培品种 (系 )间 ,前者的 DC值为 0 .2 5 0 ,后者的 DC值为 0 .1 81 ,而且前者的平均遗传距离 (0 .2 90 )也高于后者 (0 .2 1 3 ) ,表明天然居群间的遗传分化大于栽培品种 (系 ) ,这与天然居群间环境的异质性密切相关 ,同时也反映了栽培品种 (系 )间较近的亲缘关系。 UPG-MA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 ,8个居群基本上可被分为与其生境特点及生长条件相适应的 3个类群 ,反映了自然选择及人工选择对居群间遗传分化的巨大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56 / 6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中国近缘野生大麦的RAPD分析与进化途径探讨 [J].
陈新平 ;
闫玲 ;
丁毅 .
植物学报, 2000, (02) :179-183
[2]   沙芦草染色体组型的分析 [J].
阎贵兴 ;
张素贞 .
中国草原, 1985, (02) :38-40
[3]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AND PEDIGREE RELATIONSHIPS IN SPRING BARLEY [J].
TINKER, NA ;
FORTIN, MG ;
MATHER, DE .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1993, 85 (08) :976-984
[4]  
PlantTaxonomy .2 HEYWOOD V H,KE Z F.Trans. SciencePress . 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