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动区地震—开采沉陷变形对建筑耦合作用

被引:9
作者
刘书贤 [1 ]
刘书会 [2 ]
魏晓刚 [3 ]
魏亚强 [4 ]
机构
[1]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葫芦岛校区基本建设办公室
[2] 辽宁省阜新公路学校桥梁教研室
[3]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4] 郑州交通职业学院交通工程系
关键词
残余变形; 耦合; 地震; 机理分析; 开采沉陷; 采动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D325 [岩层移动];
学科分类号
0819 ;
摘要
针对中国目前缺乏完善的采动区建筑结构抗震抗变形双重保护的分析方法和专门的采动区结构抗震抗变形规范的现状,在分析采动区建筑结构抗采动变形研究以及设计方法的基础上,通过有限元软件的数值模拟分析,提出较为合理的地震动和开采沉陷变形分析模型,建立完全随机地震反应和沉陷变形的整体有限元法,确定了合理的采动区建筑结构抗震抗变形构造措施,对采动区已有建筑的抗震抗变形加固维修以及采动区建筑物抗开采沉陷变形设计和抗震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92 / 94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采动区建筑物抗震、抗变形双重保护作用机理分析 [J].
刘书贤 ;
魏晓刚 ;
魏亚强 .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2010, 30(S1) (S1) :305-308
[2]   地表移动动态实时模拟及可视化 [J].
刘书贤 ;
马利军 .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2004, (03) :272-276
[3]   矿区地面塌陷控制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 [J].
赵德深 ;
范学理 .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01, (02) :89-92
[4]  
采动区建筑物变形特性研究与工程应用[D]. 牛宗涛.西安科技大学. 2008
[5]  
开采损害学[M]. 煤炭工业出版社 , 余学义, 2004
[6]  
混凝土结构的计算机仿真[M]. 同济大学出版社 , 顾祥林, 2002
[7]  
工程结构减震控制[M]. 地震出版社 , 周福霖著,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