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日犯罪构成论体系与我国刑法规范的内在冲突

被引:20
作者
彭文华
机构
[1] 佛山大学法律系
[2] 华东政法大学
关键词
德、日犯罪构成论体系; 刑法; 规范; 冲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14 [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030609 ;
摘要
犯罪构成理论首先必须与规范的犯罪构成尽量保持一致性。如果某种犯罪论体系与规范的犯罪构成之间存在难以克服的矛盾、冲突,即便再完美的理论体系也不应该"反客为主"。德、日犯罪论体系与我国《刑法》第13条、第14条、第22~24条、第25条规定的犯罪构成主要要件要素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和冲突。移植德、日犯罪论体系,并不可取。
引用
收藏
页码:18 / 27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犯罪构成理论结构比较论略 [J].
储槐植 ;
高维俭 .
现代法学, 2009, 31 (06) :87-94
[2]  
对主张以三阶层犯罪成立体系取代我国通行犯罪构成理论者的回应[J]. 高铭暄.刑法论丛. 2009(03)
[3]   论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的合理性暨对中国刑法学体系的坚持 [J].
高铭暄 .
中国法学, 2009, (02) :5-11
[4]   日本刑法中的可罚的违法性理论及其对我国的借鉴 [J].
彭泽君 .
法学评论, 2005, (06) :128-135
[5]   犯罪构成理论的课题 [J].
张明楷 .
环球法律评论, 2003, (03) :262-274
[6]   犯罪构成的立法依据 [J].
杨兴培 .
法学, 2002, (05) :40-44
[7]  
刑法讲义总论[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日) 大谷实, 2008
[8]  
德国刑法总论[M]. 法律出版社 , (德) 韦塞尔斯, 2008
[9]  
日本刑法总论[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日) 西田典之, 2007
[10]  
构成要件理论[M].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德) 贝林,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