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非均衡法律发展中的立法需求及其民主内涵

被引:4
作者
石东坡
机构
[1] 厦门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非均衡法律发展; 立法需求; 民主基础;
D O I
10.16494/j.cnki.1002-3933.2008.10.005
中图分类号
D920.0 [理论];
学科分类号
030101 ;
摘要
我国法制发展的"非均衡跃迁型"发展道路的一个重要表征就是"非均衡",这种非均衡的实质是立法需求的非均衡萌生与非均衡回馈,这也是立法民主的真实形态。法制建设的动力源泉就在于各种社会利益群体、阶级阶层对于法律制度的价值追求与利益诉求。地方的经济成分、利益群体及其组织形式和协商机制的构成状况决定了在法制建设中的民主含量与民意特点,而法律实施的实际成效,即对社会公共问题的解决程度,则是对于社会各种利益群体的参与积极性与法制期望值的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影响因素。这既是30年民主法制建设的非均衡法律发展路径的一个重要内因,也是理解和优化未来法律实践走向的一个重要线索。毕竟,民主基础和法制实效之间才存在着一种内在的正相关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84 / 8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国际制度“谐振”:“制度圈”的区域化与全球化研究 [J].
周阳敏 .
河南社会科学, 2006, (06) :43-46
[2]   地方法治评价体系论纲——以“法治浙江”建设为例 [J].
李燕霞 .
浙江社会科学, 2006, (02) :84-89
[3]   论地方法治的可能性——以“法治浙江”战略为例 [J].
陈柳裕 ;
王坤 ;
汪江连 .
浙江社会科学, 2006, (02) :80-83
[4]   博弈中实现和谐 [J].
彭兴庭 .
中国经济周刊, 2005, (11) :43-43
[5]   法治发展的差异与中国式进路 [J].
孙笑侠 ;
胡瓷红 .
浙江社会科学, 2003, (04) :5-13
[6]   浅论法治的认识前提与社会基础——卡尔·波普尔思想及其法学影响述评 [J].
石东坡 .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 (02) :45-48+53
[7]   中国立法过程中的非正式规则 [J].
韩丽 .
战略与管理, 2001, (05) :16-27
[8]   依法治省实现途径的再探讨──兼论当前我国地方法制建设的重点 [J].
石东坡 .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00, (01) :41-45
[9]  
全球结构与法律发展[M]. 法律出版社 , 黄文艺著, 2006
[10]  
立法论[M]. 吉林人民出版社 , 马新福,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