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疫病菌的培养性状、毒力与dsRNA的关系

被引:10
作者
王克荣
周而勋
丁国云
陆家云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
关键词
栗疫病菌,培养性状,毒力,dsRNA;
D O I
10.13926/j.cnki.apps.1996.04.015
中图分类号
S436.64 [坚果类病虫害];
学科分类号
090401 ; 090402 ;
摘要
根据菌落的培养性状将中国东部12个省(市)的429个栗疫病菌(Cryphonectriaparasitica)菌株划分为5种培养类型。其中Ⅰ型为桔黄色菌落的野生型正常菌株,占总菌株数的89.3%;Ⅱ~Ⅳ型为培养性状不正常菌株,共有46株,菌落有黄褐色、白色和深褐色等类型。供试菌株间存在明显的毒力分化,可分为强中弱三种类型。培养性状正常的菌株毒力普遍较强,极少菌株检测到dsRNA;培养性状不正常的菌株毒力一般较低,在菌落白色的菌株中都检测到dsRNA。在所测试的70个菌株中含dsRNA的菌株有38个,其中32个属于弱毒力类型,其他6个属中毒力类型;分布于除河南、湖南和广东以外的其他9个省(市)。
引用
收藏
页码:54 / 59
页数:6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