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渐进阶梯式”旅游模式探讨

被引:18
作者
刘峰贵
张忠孝
候光良
周强
张海峰
薛华菊
机构
[1] 青海师范大学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地理科学系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渐进阶梯式; 旅游模式;
D O I
10.13959/j.issn.1003-2398.2006.05.006
中图分类号
F592.7 [地方旅游事业];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摘要
青藏铁路建成通车,众多游客纷纷涌向西藏,极大地推动了青藏高原的旅游业发展。而青藏高原的高海拔既是旅游业发展的独特之处,也是青藏高原旅游业发展的瓶颈。由于高海拔自然环境的极大差异和人类对不同海拔高度的不同生理反应以及不同自然环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从而导致在不同海拔高度的地貌区域游客的生理反应、接受的服务程度以及旅游环境容量都有极大的差异性,因此,本文通过分析认为海拔在2000—3000m为高原旅游游客的生理适应区,并得出西宁—兰州区和昆明区是高原旅游的最佳适应区;而3000—5000m为青藏高原的常规旅游区,>5000m则为青藏高原的特殊旅游区。从而提出青藏高原“渐进阶梯式”旅游模式的架构。
引用
收藏
页码:22 / 24+65 +65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甘青藏旅游资源的联动开发研究 [J].
程胜龙 ;
王乃昂 ;
郭峦 ;
不详 .
地域研究与开发 , 2005, (04) :87-91
[2]   促进高原习服措施的研究进展 [J].
高钰琪 ;
黄庆愿 ;
刘福玉 .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02, (04) :306-309
[3]   不同海拔高度青年士兵心电图检查 [J].
解好群 ;
朱运奎 ;
李继东 ;
张世范 ;
高炜 ;
刘惠萍 .
高原医学杂志, 2002, (01) :38-39
[4]   高海拔地区中、高级知识分子身体状况调查报告(附941例分析) [J].
崇未敏 ;
曾小红 ;
闫新社 ;
谢小平 ;
吴正鸣 ;
韩彩云 .
高原医学杂志, 2002, (01) :53-54
[5]   西藏旅游资源与旅游业发展研究 [J].
牛亚菲 .
资源科学, 2002, (02) :31-36
[6]   云南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研究 [J].
王筱春 ;
赵世林 .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2002, (01) :99-102
[7]   高原地区不同习服时间士兵体能状况的调查与评估 [J].
任雨笙 ;
符中明 ;
马召平 ;
周建胜 ;
彭传利 .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01, (02) :179-181
[8]   高海拔地区不同年龄正常人红细胞免疫功能测定及分析 [J].
杜智敏 ;
刘崇礼 ;
李显全 ;
徐锦艳 ;
马玲惠 ;
张义臣 .
高原医学杂志, 1999, (01) :40-41
[9]   高海拔地区部队适应类型研究 [J].
袁延年 ;
马全福 ;
曾祥福 ;
张天先 ;
尹建秋 ;
朱虎魁 ;
尹兴昌 ;
高建国 .
高原医学杂志, 1999, (01) :3-5
[10]   人类在极端环境气象中的适应问题 [J].
高登义 .
气候与环境研究, 1999, (01)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