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流域水质污染时空变异特征分析

被引:50
作者
蒋艳
彭期冬
骆辉煌
马巍
机构
[1]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环境研究所
关键词
淮河流域; 水质污染; 时间序列; Mann-Kendall; 溶解氧; 氨氮; 高锰酸盐指数;
D O I
10.13243/j.cnki.slxb.2011.11.010
中图分类号
X522 [河流];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选取淮河流域的82个水质监测站,对各站点的1986—2005年水质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了全流域内水体污染物浓度变化的时空变异特征,为淮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水环境保护以及生态修复提供依据。采用时间序列法分析水体污染物浓度的时间变化规律,应用Mann-Kendall检验法对流域范围内水体污染物浓度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淮河流域水质变化主要受到入河排污量、上游来水量、闸坝调控方式以及气候条件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蚌埠站的水体污染物浓度多年变化规律表明,1995年是水体污染物浓度变化的转折点,1995年前水体污染物浓度不断恶化,1995年后水体污染物浓度逐渐好转。DO浓度的年内变化主要受到水温的影响,表现为冬季浓度高于夏季浓度;CODMn浓度同时受到闸坝调控方式以及区域来水量的影响,汛期浓度低于非汛期。从全流域的水体污染物浓度变化规律看,有机污染物浓度呈显著上升趋势的河段主要分布在淮北支流上,说明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虽然流域进入相对丰水期以及进行了大规模的水污染联防工作,淮河流域水质污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在2000年后,随着流域内入河污水量和污染物排放量的增加,淮河流域的水质污染依然严重。
引用
收藏
页码:1283 / 128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淮河中游水质时空变异研究 [J].
刘玉年 .
水资源保护, 2009, 25 (04) :1-4
[2]   淮河鲁台子以上流域洪水预报模型研究 [J].
包红军 ;
李致家 ;
王莉莉 .
水利学报, 2007, (S1) :440-448
[3]   论淮河流域水污染及其防治 [J].
谭炳卿 ;
吴培任 ;
宋国君 .
水资源保护, 2005, (06) :8-14
[4]   淮河流域及山东半岛天然水化学特征分析 [J].
程绪水 ;
贾利 ;
程西方 .
水资源保护, 2005, (03) :15-18
[5]   淮河干流水质断面污染物年通量估算 [J].
王晖 .
水资源保护, 2004, (06) :37-39
[6]   近年来淮河干流氮污染状况与变化趋势 [J].
毛剑英 ;
朱建平 ;
肖建军 .
中国环境监测, 2003, (05) :41-43
[7]   淮河流域水质及回顾分析 [J].
程西方 ;
贾利 ;
刘华春 .
水资源保护, 2001, (03) :19-21+60
[8]   淮河水污染及其治理的现状和展望 [J].
葛继志 ;
陈巨华 ;
万一 .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2) :103-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