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别研究的发展和现代鉴别技术介绍

被引:58
作者
张汉明
许铁峰
秦路平
郭澄
机构
[1] 第二军医大学!上海
关键词
中药鉴别; 鉴别历史; 鉴别方法; 鉴别综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88 [中药药事组织];
学科分类号
1008 ;
摘要
中药鉴别随着中药的发展而经历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根据常用的鉴别手段将中药鉴别的发展历史划分为以下3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从中药的形成至19 世纪前后,这一阶段以人的经验鉴别为主;第二阶段:19 世纪至20 世纪前50年,这一阶段逐步形成了基原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等中药研究的“四大鉴别法”;第三阶段:20 世纪50 年代至今,这一阶段随着相关学科的飞速发展,出现了许多以仪器分析为主的现代鉴别方法,使中药鉴别研究获得了新的发展。主要方法有:1. 色谱法:包括薄层色谱法(TLC)、薄层扫描法(TLCS)、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 相色谱法(GC)、气质联用法(GC/MS) ;2. 光谱法:包括紫外光谱法(UV) 、导数光谱法(DS) 、红外光谱法(IR)、荧光光谱法(FP)、核磁共振光谱法(NMR)、质谱法(MS) ;3.X 衍射分析法(XRO);4. 差热分析法(DTA);5 . 分子生物学技术:包括多聚酶链式反应(PCR)、随机扩增DNA 法(RAPD);6. 扫描电镜技术(SEM) ;7. 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CIA) ;8 . 电泳法(EP):包括毛细管电泳法(CE) ;9 . 多元回归分析;10. 电分析法(EA) :包括示波极谱法、等电点法;11 . X 射线荧光光谱法(XRF);12. 人工神经网络(ANN) 。本文可为从事中药鉴别、教学、科研和中药新药开发工作者作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103 / 11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4 条
[1]   DNA分子指纹图谱与测序技术在中药品质研究中的现状及展望 [J].
曹晖 ;
刘玉萍 ;
邵鹏柱 ;
毕培曦 .
中国中药杂志, 1998, (11) :3-5+13
[2]   12种海马、海龙类药材高效毛细管电泳法鉴别 [J].
张朝晖 ;
范国荣 ;
徐国钧 ;
徐珞珊 ;
王强 .
中国中药杂志, 1998, (05) :3-4+62
[3]   中药菟丝子的高效毛细管电泳法鉴别 [J].
胡平 ;
罗国安 ;
王如骥 ;
郭洪祝 ;
李家实 .
药学学报, 1997, (07) :70-73
[4]   麦冬类中药组织切片计算机三维重建图鉴 [J].
肖小河 ;
舒光明 ;
李江陵 ;
方清茂 ;
夏文娟 ;
尹国萍 ;
陈菁 ;
李时光 .
药学学报, 1997, (06) :62-67
[5]   用RAPD分析法鉴定木蓝属生药 [J].
张荣 ;
张步振 ;
叶浩 .
中国中药杂志, 1997, (02) :8-9+62
[6]   结石类药材的X─射线衍射鉴别研究 [J].
吴赵云,钱海 .
中成药, 1996, (09) :9-10+53
[7]   EI-MS法鉴定中药天麻的真伪 [J].
梁惠玲 ;
吴玉 ;
易元芬 ;
丁靖垲 .
中草药, 1996, (06) :367-369
[8]   22种花类生药花粉的计算机图像分析 [J].
秦路平,张汉明,周洪堂,宋赵军,郑汉臣 .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1996, (01) :76-77
[9]   差热分析鉴别商陆类药材及其误用品 [J].
林锦明 ;
郑汉臣 ;
张剑春 ;
苏中武 ;
宓鹤鸣 ;
易杨华 .
中药材, 1995, (12) :611-613
[10]   展望分子生物技术在生药学中的应用 [J].
黄璐琦 .
中国中药杂志, 1995, (11) :643-645+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