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资源相对承载力视角下民族地区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路径研究

被引:5
作者
李俊杰
马楠
机构
[1] 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产业资源相对承载力; 产业库兹涅茨曲线; 产业发展路径; 民族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8 [少数民族经济];
学科分类号
0304 ; 030403 ;
摘要
使用1996—2014年我国民族8省区的面板数据,构建产业资源相对承载力模型及产业发展库兹涅茨曲线模型,对区域产业发展、经济增长、产业资源相对承载能力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我国民族地区三次产业综合资源相对承载力约为32 784.7万人,状态均小于0,呈富裕状态,平均富裕人口约13 817.53万人,平均富裕率高达72.82%。其中第一产业资源相对承载力对区域综合产业资源相对承载力平均贡献率为46.18%,第二产业资源相对承载力平均贡献率为44.38%,第三产业资源相对承载力平均贡献率为9.43%;第三产业资源相对承载力增长速度最快,增长率高达32.68%。产业发展初期,第一产业经济拉动效果最为显著。从产业持续发展与经济增长动态关系来看,第一产业发展呈"倒U型"库兹涅茨曲线关系;第二产业发展呈二次曲线正相关上升部分关系;第三产业发展呈"U型"曲线的关系。基于产业资源相对承载力视角,民族地区产业发展应当遵循如下发展路径:第一产业应当在保证粮食等必要初级产品供给安全的前提下,调整结构,以特色资源为引导,进一步扩大产业特色资源的规模效益;第二产业必须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要任务,走集约发展路线,以产业资源承载能力及生态承载力为红线,保持产业适度规模;第三产业发展应当以扩大规模,提高质量,提升产业资源承载能力为主要任务,充分释放产业资源的资本化能力,推动经济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123 / 12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工业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库兹涅茨曲线分析 [J].
辛毅 ;
曹斌 ;
吴燕红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 24(S3) (S3) :83-86
[2]   云南民族文化旅游产业效益的SSA分析 [J].
谢红雨 ;
伊继东 ;
甘建候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 24(S3) (S3) :238-241
[3]   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的扩展与实证 [J].
孙慧 ;
刘媛媛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 24 (11) :126-135
[4]   生态产品的概念、分类及其市场化供给机制 [J].
曾贤刚 ;
虞慧怡 ;
谢芳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 24 (07) :12-17
[5]   飞地合作:中西部地区城镇化建设的新思路 [J].
郑峰文 .
理论与改革, 2014, (03) :59-61
[6]   产业转移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研究 [J].
胡运禄 ;
束然 .
学理论, 2012, (36) :43-44
[7]   经济增长是否能自动解决环境问题——倒U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是内生机制结果还是外部控制结果 [J].
杨林 ;
高宏霞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2, 22 (08) :160-165
[8]   产业转移视角下的西部民族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以贵州为例 [J].
王树梅 ;
胡咏梅 ;
郑勇华 .
特区经济, 2011, (03) :219-220
[9]   中国工业环境效率的库兹涅茨曲线检验 [J].
袁鹏 ;
程施 .
中国工业经济, 2011, (02) :79-88
[10]   广西生态足迹与能源消费的库兹涅茨曲线分析 [J].
吴玉鸣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 20 (11) :3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