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双矮地方种质中新矮生基因的遗传和等位性分析

被引:7
作者
马良勇
朱旭东
李西明
杨长登
庄杰云
闵绍楷
夏英武
机构
[1] 浙江大学原子核农业科学研究所,中国水稻研究所农业部水稻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国家水稻改良中心,中国水稻研究所农业部水稻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国家水稻改良中心,中国水稻研究所农业部水稻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国家水稻改良中心,中国水稻研究所农业部水稻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国家水稻改良中心,中国水稻研究所农业部水稻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国家水稻改良中心,浙江大学原子核农业科学研究所浙江杭州,中国水稻研究所农业部水稻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国家水稻改良中心,浙江杭州,浙江杭州,浙江杭州,浙江杭州,浙江杭州,浙江杭州,浙江杭州
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水稻; 矮生性; 遗传分析; 等位性;
D O I
10.16819/j.1001-7216.2003.04.001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对黔农和特矮两个双矮地方种质株高性状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 ,黔农和特矮的矮生性均由 2对隐性矮生基因控制 ,其中各有 1对矮生基因与sd 1等位 ,另 1对与sd 1不等位。黔农中两对矮生基因降低株高的效应不同 ,与sd 1不等位的矮生基因控制的株高比sd 1略矮 ;而特矮的两对矮生基因具有相同的降低株高效应。将分别来自黔农和特矮的携带新半矮生基因的材料命名为“新黔矮”和“新特矮” ,各携带新的半矮生基因sd q(t) 和sd e(t) ;其中新黔矮携带sd q(t)与sd g等 6个矮秆半矮秆基因均不等位。新黔矮在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等农艺性状上表现较好 ,有希望应用在育种和生产上替代sd 1。
引用
收藏
页码:2 / 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矮泰引-2中半矮秆基因的分离与鉴定研究 [J].
梁国华,潘学彪,顾铭洪,嵇朝球 .
中国水稻科学, 1995, (03) :189-192
[2]   水稻半矮秆基因sd-g的染色体定位研究 [J].
梁国华,顾铭洪,潘学彪,程祝宽 .
遗传学报, 1994, (04) :297-304
[3]   水稻雪禾矮早矮秆基因定位研究初报 [J].
林鸿宣 ;
熊振民 ;
闵绍楷 ;
吴明国 ;
俞桂林 .
中国水稻科学, 1993, (01) :17-20
[4]   籼稻矮秆遗传及其利用 [J].
朱立宏 ;
顾铭洪 ;
薛元龙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80, (02) :1-7
[5]  
中国水稻[M].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 熊振民主编,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