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认同的维度与路径研究

被引:12
作者
李静
王彬斐
机构
[1] 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关键词
民族认同; 维度; 路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55 [民族性、民族心理];
学科分类号
0304 ; 030401 ;
摘要
民族认同长期以来都是民族心理、社会心理等领域的热点问题。在当今民族发展、社会文化变迁的时代背景下,对民族认同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心理人类学为视角,将民族认同的构成要素解构为民族归属感、民族情感依附性和民族心理趋同性,并分析这三要素如何影响民族认同的变化。再将这三要素重新建构为民族认同的两个层面和四个维度,即内隐层面的民族归属感、民族情感依附性以及民族心理趋同性和外显层面的民族行为卷入。根据对民族认同的解构与重构,提出民族认同的实现路径为身份认知、文化习得、价值内化和交往交流。同时,以文化-心理一致性理论为依据,认为民族认同也是文化-心理一致性的体现。
引用
收藏
页码:214 / 21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民族认同的哲学研究 [J].
杨素萍 ;
张进辅 .
世界民族, 2012, (02) :16-23
[2]   中华民族认同的心理成分和形成机制 [J].
佐斌 ;
秦向荣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 40 (04) :68-76
[3]   利益、权利与民族认同——对白族民族认同问题的民族学考察 [J].
王文光 ;
张曙晖 .
思想战线, 2009, (05) :5-8
[4]   认同的哲学意蕴与价值认同的本质 [J].
贾英健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 (01) :10-16
[5]   论藏传佛教的价值取向及藏人观念之现代转换 [J].
班班多杰 .
世界宗教研究, 2001, (02) :27-39
[6]  
民族交往心理的跨文化研究.[M].李静; 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7]  
认同的力量.[M].(美) 卡斯特 (Castells;M.) ; 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8]  
历史思考的新途径.[M].(德)约恩·吕森(JornRusen)著;綦甲福;来炯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9]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美)塞缪尔·亨廷顿(SamuelP.Huntington)著;周琪等译;.新华出版社.1998,
[10]  
简明文化人类学词典.[M].陈国强主编;.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