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地幔垂直流动速度研究

被引:6
作者
程先琼
朱介寿
蔡学林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物理系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地震体波层析成像; 全球地幔流动; 垂直流动速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1 [地球动力学与大地构造理论];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用高分辨率地震体波速度成像以及相关的地球物理资料,计算地幔垂直流动形式及流动速度,得到全球地幔流垂直运动模式.从全球尺度来看,地幔流基本可划分为以下几个区域:欧亚大陆—澳大利亚、北美洲—南美洲为两个大规模下降流区域,西印度洋—非洲及大西洋、中南太平洋及东太平洋为两个大规模地幔上升流区域.地幔上升流起源于核幔边界,主要表现在地幔中部和上地幔下部.地幔垂直流动速度约每年1~4cm.地幔流动对地表板块运动、海洋中脊和中隆、俯冲带和碰撞带的分布起着控制作用.地幔上升流与地表现代热点有密切关系.从东亚尺度看,地幔流大体分为三个区域:东亚边缘裂谷系和西太平洋边缘海为上升流、西伯利亚地幔深度表现为物质下降流、青藏高原—缅甸—印度尼西亚特提斯俯冲带地幔下降流,这三个区域地幔流动与地表的西太平洋构造域、亚洲构造域和特提斯构造域相吻合.勾勒出南海地区构造特征:从上到下的大体结构是上部呈“工”字型、中间为圆柱型、底部呈盾形的地幔上升流.
引用
收藏
页码:1022 / 102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利用地震层析成像数据计算地幔对流新模型的探讨 [J].
傅容珊 ;
黄建华 ;
董树谦 ;
张群山 ;
常筱华 .
地球物理学报, 2003, (06) :772-778
[2]   东亚西太平洋巨型裂谷体系岩石圈与软流圈结构及动力学 [J].
蔡学林 ;
朱介寿 ;
曹家敏 ;
严忠琼 ;
阳正熙 ;
洪学海 .
中国地质, 2002, (03) :234-245
[3]   东亚及西太平洋边缘海高分辨率面波层析成像 [J].
朱介寿 ;
曹家敏 ;
蔡学林 ;
严忠琼 ;
曹小林 .
地球物理学报, 2002, (05) :646-664+756
[4]   地震层析成像板块构造及地幔演化动力学 [J].
傅容珊 ;
郑勇 ;
常筱华 ;
黄建华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1, (04) :85-95
[5]   地幔对流研究的一些新进展 [J].
石耀霖 .
地球科学进展, 2001, (04) :496-500
[6]   全球地表热流的产生与分布 [J].
叶正仁 ;
Bradford H.Hager .
地球物理学报, 2001, (02) :171-179
[7]   下地幔及核幔边界结构及地球动力学 [J].
朱介寿 .
地球科学进展, 2000, (02) :139-142
[8]   利用多种地球物理观测资料直接反演地幔对流模型 [J].
傅容珊 ;
黄建华 .
地球物理学报, 1993, (03) :297-307
[9]   地幔对流的数值模拟及其与表面观测的关系 [J].
叶正仁 ;
白武明 ;
滕春凯 .
地球物理学报, 1993, (01) :27-36
[10]  
南海地区软流圈“工”字型低速异常带特征及构造意义[A]. 蔡学林,朱介寿,曹家敏,严忠琼.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C].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