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四川木里耳泽岩溶型金矿床形成条件和成矿机制
被引:7
作者
:
郑明华,阳正熙,顾雪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理工学院
郑明华,阳正熙,顾雪祥
机构
:
[1]
成都理工学院
来源
:
地质科学
|
1995年
/ 04期
关键词
:
木里耳泽,岩溶型金矿床,金-菱铁矿建造,四川省;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P618.510.5 [];
学科分类号
:
0709 ;
081803 ;
摘要
:
四川本里耳泽金-菱铁矿建造矿床,赋存于上二叠统海相碳酸盐岩层中,矿化受古岩溶的严格控制,组成矿石的基本矿物为菱铁矿,金不均匀地分布于菱铁矿矿体内。成矿溶液来自加热的循环地下水。成矿过程分为早阶段和中-晚阶段。成矿温度为156-210℃,成矿深度小于1km。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地层。成矿热液呈碱性和弱还原性,贫硫,含中等盐度.矿床形成时的地质构造环境较稳定。这是我国仅见的一种特殊金矿类型。
引用
收藏
页码:363 / 373
页数:11
相关论文
未找到相关数据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