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硝化反硝化实现途径的探讨

被引:12
作者
谢珊
李小明
曾光明
杨麒
刘精今
机构
[1] 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2] 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长沙
[3] 长沙
关键词
同步硝化反硝化; 影响因素; 硝酸盐型同步硝化反硝化; 亚硝酸盐型同步硝化反硝化;
D O I
10.19672/j.cnki.1003-6504.2004.02.044
中图分类号
X703.1 [技术方法];
学科分类号
083002 ;
摘要
分别介绍了各因素对同步硝化反硝化的两种实现途径—硝酸盐型同步硝化反硝化和亚硝酸盐型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影响 ,指出了目前同步硝化反硝化系统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107 / 109+120 +12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两段SBR法去除有机物及短程硝化反硝化 [J].
曾薇 ;
彭永臻 ;
王淑莹 ;
张乃东 .
环境科学, 2002, (02) :50-54
[2]   SBR法反硝化模糊控制参数pH和ORP的变化规律 [J].
高景峰 ;
彭永臻 ;
王淑莹 .
环境科学, 2002, (01) :39-44
[3]   SBR工艺污泥颗粒化对生物脱氮除磷特性的研究 [J].
卢然超 ;
张晓健 ;
张悦 ;
竺建荣 ;
施汉昌 .
环境科学学报, 2001, (05) :577-581
[4]   有机碳源对同时硝化/反硝化(SND)过程的影响 [J].
胡宇华 ;
丁富新 ;
范轶 ;
陈筛林 ;
杨海光 ;
邢新会 .
环境工程, 2001, (04) :17-20+2
[5]   新型固定化细胞膜反应器脱氮研究 [J].
曹国民 ;
赵庆祥 ;
龚剑丽 ;
张彤 .
环境科学学报, 2001, (02) :189-193
[6]   高氨氮味精废水的亚硝化/反亚硝化脱氮研究 [J].
方士 ;
李筱焕 .
环境科学学报, 2001, (01) :79-83
[7]   生物脱氮新技术研究进展 [J].
周少奇 ;
周吉林 .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2000, (06) :11-19
[8]   低溶氧下生物流化床内亚硝化过程的选择特性研究 [J].
王志盈 ;
刘超翔 ;
袁林江 ;
彭党聪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1) :4-7
[9]   低溶氧下硝化生物膜中菌群的竞争增殖模型 [J].
王志盈 ;
彭党聪 ;
袁林江 ;
李久义 ;
周游 ;
不详 .
中国给水排水 , 1999, (12) :18-22
[10]   好氧颗粒活性污泥的培养及理化特性研究 [J].
竺建荣 ;
刘纯新 .
环境科学, 1999, (02) :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