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区草地生态系统质量及其动态变化

被引:18
作者
张妹婷 [1 ]
翟永洪 [2 ]
张志军 [1 ]
唐文家 [1 ]
马燕 [1 ,3 ]
聂学敏 [1 ]
丁玲玲 [1 ]
机构
[1] 青海省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中心
[2] 青海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
[3] 青海省测绘地理信息局
关键词
草地; 质量; 植被覆盖度; NPP; 动态变化; 三江源区;
D O I
10.13198/j.issn.1001-6929.2017.01.48
中图分类号
S812 [草地学、草原学];
学科分类号
090503 ; 0909 ;
摘要
为探讨三江源区2000—2010年草地植被的时空演变特征,定量评价三江源区草地生态系统质量及其动态变化,采用植被覆盖度和NPP 2个生态参数,分析三江源区草地生态系统的时间变化特征和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2000—2010年三江源区草地年均植被覆盖度为26.89%,年均NPP(以C计)为34.35 g/m2,11 a间二者均呈增加趋势.三江源区草地质量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呈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从11 a的平均结果来看,三江源区草地植被覆盖度在8月达到最大值,约为59.19%;而草地NPP在7月达到最大值,为98.53 g/m2.气温是三江源区草地植被覆盖度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而雨热不同期则造成三江源区草地NPP的年际波动变化.植被覆盖变化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显示,2000—2010年三江源区草地生态系统质量有所改善,特别是生态工程实施后,草地生态系统质量明显好转.三江源区需在促进农牧业产业升级和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上,继续采取积极的减压增效措施,真正实现草畜平衡,达到生态保护的目的.
引用
收藏
页码:75 / 8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1982-2010年中国草地覆盖度的时空动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J].
周伟 ;
刚成诚 ;
李建龙 ;
章超斌 ;
穆少杰 ;
孙政国 .
地理学报, 2014, 69 (01) :15-30
[2]   青海高原不同生态功能区气候突变时间的比较分析 [J].
李红梅 ;
李作伟 ;
王振宇 ;
申红艳 .
冰川冻土, 2012, 34 (06) :1388-1393
[3]   连江流域近18年来植被覆盖度变化分析 [J].
甘春英 ;
王兮之 ;
李保生 ;
梁钊雄 ;
李志文 ;
温小浩 .
地理科学, 2011, 31 (08) :1019-1024
[4]   1982—2009年青藏高原草地覆盖度时空变化特征 [J].
丁明军 ;
张镱锂 ;
刘林山 ;
王兆锋 .
自然资源学报, 2010, 25 (12) :2114-2122
[5]   中国西北地区植被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J].
戴声佩 ;
张勃 ;
王海军 ;
郭玲霞 ;
王亚敏 .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10, 25 (01) :69-76
[6]   内蒙古典型草本植物春季物候变化及其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J].
吴瑞芬 ;
霍治国 ;
曹艳芳 ;
闫伟兄 .
生态学杂志, 2009, 28 (08) :1470-1475
[7]   中国东部植被NDVI对气温和降水的旬响应特征 [J].
崔林丽 ;
史军 ;
杨引明 ;
范文义 .
地理学报, 2009, 64 (07) :850-860
[8]   1982~2003年中国东北地区不同类型植被NDVI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研究 [J].
罗玲 ;
王宗明 ;
宋开山 ;
张柏 ;
刘殿伟 ;
任春颖 ;
张素梅 .
西北植物学报, 2009, (04) :800-808
[9]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 [J].
信忠保 ;
许炯心 ;
郑伟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7, (11) :1504-1514
[10]   中国典型植被最大光利用率模拟 [J].
朱文泉 ;
潘耀忠 ;
何浩 ;
于德永 ;
扈海波 .
科学通报, 2006, (06) :7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