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被引:18
作者
贾立江
范德成
武艳君
机构
[1] 哈尔滨工程大学
基金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
关键词
产业结构调整; 二氧化碳排放; 通径分析; 面板协整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1.3 [产业结构]; F205 [资源、环境和生态管理];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120405 ; 020106 ; 0701 ; 070104 ;
摘要
如何针对于低碳经济的发展,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是进一步促进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重要举措。本文利用通径分析方法和面板协整模型,探讨了各个行业发展和能源消费的依赖关系,揭示了在节能和碳排放约束下产业结构调整的特征。研究结果发现,第三产业产值的比重通过第一产业产值的比重作用于单位GDP碳排放的间接通径系数,也说明第一产业产值的比重下降,和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上升是目前最为有效的一个方式。工业内部行业的结构调整以实际工业总产值和碳排放强度之间的弹性较高、能源使用效率提高对碳排放强度影响较低的行业进行调整,如有色金属、化纤、食品行业进行调整。而对实际工业总产值和碳排放强度之间的弹性较低、能源使用效率提高对碳排放强度影响较高的行业进行节能技术改造,提高技术支持,如造纸、非金属、机电行业。
引用
收藏
页码:87 / 9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重庆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的灰色关联分析 [J].
刘小利 ;
刘定祥 .
统计与决策, 2010, (13) :122-124
[2]   节能和碳排放约束下的中国能源结构战略调整 [J].
林伯强 ;
姚昕 ;
刘希颖 .
中国社会科学, 2010, (01) :58-71+222
[3]   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 [J].
金乐琴 ;
刘瑞 .
经济问题探索, 2009, (01) :84-87
[4]   中国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J].
邢继俊 ;
赵刚 .
中国科技论坛, 2007, (10) :87-92
[5]   中国能源结构优化的多目标决策 [J].
邱立新 ;
雷仲敏 ;
周田君 .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03) :49-54
[6]   优化我国能源结构的基本对策 [J].
樊燕萍 ;
晁坤 ;
牛冲槐 .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03) :50-53
[7]   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 [J].
庄贵阳 .
国际技术经济研究, 2005, (03) :8-12
[8]   基于转移矩阵识别的马尔可夫能源结构预测模型 [J].
牛东晓 ;
孙伟 ;
赵磊 .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 2004, (03) :59-61
[9]  
RIS中科技中介组织角色定位及作用机理研究[D]. 孙立梅.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1
[10]  
基于灰色理论的短期电力负荷预测研究[D]. 张志明.湖南大学.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