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山区农村衰落的特征及诊断——以重庆市酉阳县为例

被引:29
作者
冉逸箫 [1 ]
张凤荣 [1 ]
张佰林 [2 ]
周建 [1 ]
李超 [1 ]
谢臻 [1 ]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2] 不详
关键词
贫困山区; 衰落; 诊断; 土地整治; 重庆市酉阳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7 [地方农业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摘要
自然资源禀赋差,土地人口承载力低,交通不便,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差,是贫困山区的基本特征,贫困山区也因此成为人口和产业离心区、生态脆弱区。本文以重庆市酉阳县为例,选取典型村,采用参与式评估、遥感影像和GIS相结合的方法,从微观尺度分析贫困山区农村土地利用演变特征,揭示农村衰落的原因和规律。结果表明:(1)研究区农村衰落程度严重,植被覆盖率升高,耕地向林草地转变;同时,耕地面积萎缩、聚拢,细碎化程度降低;伴随人口过疏化和老龄化,农村建设用地使用率低,经历由单一到多样,再单一的衰减过程,教育等公共基础服务设施缺位严重;(2)研究区农村衰落的原因包括农业生计资源匮乏、难以实现农业机械化、聚居分散和城乡比较效益大、农民生活追求的提高以及农业政策实施难度大;(3)建立以人口流失率、常住人口老龄化率、宅基地萎缩率和耕地变化率4个衰落指标为主的农村衰落诊断方法,诊断表明,研究区农村衰落主要发生在边远山区,距离城镇近、区位优越的农村未表现出衰落。当前农村土地整治和扶贫工作应尊重客观规律,科学制定乡村规划,依靠山区生态系统自我修复、引导人口外迁为主,撂荒耕地择优流转,而复垦未来必然衰落的农村居民点,肯定造成过程性浪费。
引用
收藏
页码:999 / 1012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25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