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水资源承载力的动态分析

被引:6
作者
王涛 [1 ,2 ]
孜比布拉司马义 [1 ,3 ,2 ]
美克拉衣艾克拜尔 [1 ,2 ]
陈溯 [1 ,2 ]
机构
[1] 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2] 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智慧城市与环境建模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
[3] 新疆大学绿洲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水资源承载力; 主成份分析; 载荷矩阵;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V213.4 [水利资源的管理、保护与改造];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摘要
中国是水资源短缺国家,水资源已成为制约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构建水资源承载力研究指标体系,选取16个水资源承载力影响因子,运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乌鲁木齐市的水环境承载力进行动态的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2004~2011年水资源承载力基本呈下降趋势,其中2005~2007年下降较为缓慢,2009~2011年下降较为明显,综合评价指数从1.0273上升至2.6919。影响乌鲁木齐市水资源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涉及到社会经济与工业生产、人口、水资源开发及其利用等三大方面。乌鲁木齐市的水资源的利用程度非常高,且以后利用的发展潜力非常小。
引用
收藏
页码:55 / 6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基于水资源承载力的城市规模研究 [J].
王传武 .
水文, 2013, 33 (04) :70-74
[2]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襄阳市水资源持续利用影响与对策 [J].
白金明 ;
张中旺 .
水文, 2013, 33 (04) :87-91+83
[3]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西安市地下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J].
邢旭光 ;
史文娟 ;
张译丹 ;
谢金宇 .
水文, 2013, 33 (02) :35-38
[4]   中国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研究 [J].
刘佳骏 ;
董锁成 ;
李泽红 .
自然资源学报, 2011, 26 (02) :258-269
[5]   区域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利用的关系研究——以辽宁省朝阳市为例 [J].
朱华友 ;
吕东芳 .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33 (02) :216-220
[6]   基于虚拟水理论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 [J].
张志芬 ;
刘东升 .
内蒙古水利, 2010, (01) :15-17
[7]   重庆市都市圈水资源承载力分析与预测 [J].
黎明 ;
李百战 .
生态学报, 2009, 29 (12) :6499-6505
[8]   基于熵模型的城市水资源承载力研究——以开封市为例 [J].
赵军凯 ;
李九发 ;
戴志军 ;
闫虹 ;
赵秉栋 .
自然资源学报, 2009, 24 (11) :1944-1951
[9]   基于主成分分析重庆水资源承载力影响因子评价 [J].
李坤峰 ;
谢世友 .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2008, (S2) :38-41
[10]   基于物元分析的武汉市水资源承载力分析 [J].
宁立波 ;
刘新宇 ;
仝晓霞 .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08, (04) :7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