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地区小型哺乳动物群落与生境类型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57
作者
肖治术
王玉山
张知彬
马勇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农业虫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农业虫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3] 北京
关键词
小型哺乳动物; 生境类型; 群落多样性; 适度干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59.8 [哺乳纲];
学科分类号
071002 ;
摘要
于 2000年 10月底至 11月初,对都江堰地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不同生境类型中小型哺乳动物群落的多样性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共捕获小型哺乳动物12种,其中啮齿目(Rodentia)鼠科(Muridae)10种,食虫目(Insec-tivora)■■科(Soricidae)2种。总捕获率为10.67%。在所调查的7个生境中,以干扰较轻的次生林中小型哺乳动物物种多样性指数(1.8438)和均匀度(0.9475)最高,灌丛、次生林1、原生林和弃耕地均有较高的多样性指数;农田受人类的干扰最严重,物种单一,优势度(0.5703)明显;柳杉林中的多样性指数(1.3380)和均匀度(0.8313)均较低。但原生林的物种多样性指数(1.4305)略低于次生林(1.8475和 1、4610)、灌丛(1.6398)和弃耕地(1.6566)。根据不同生境内群落相似性指数进行系统聚类,7个生境在相似性指数0.0952处全部聚合在一起。灌丛、原生林和次生林中主要分布有森林型小型哺乳动物,聚为一类,为森林群落型;柳杉林和农田以大足鼠(Rattus nitidus)为优势种,聚为一类,为农田群落型;弃耕地一方面由于群落多样性指数较高(1.6566),另一方面其农田型小型哺乳动物仍占较高比例(46.67%),所以在聚类图中另成一类,为农林交错型。结果表明,人类活动过度
引用
收藏
页码:163 / 16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准噶尔盆地啮齿动物群落多样性与物种变化的分析 [J].
张大铭 ;
艾尼瓦尔 ;
姜涛 ;
蹇友里 .
生物多样性, 1998, (02) :13-19
[2]   都江堰地区──横断山北段生物多样性交汇、分化和存留的枢纽地段 [J].
陈昌笃 .
生态学报, 2000, (01) :29-35
[3]   都江堰地区──横断山北段生物多样性交汇、分化和存留的枢纽地段 [J].
陈昌笃 .
生态学报, 2000, (01) :29-35
[4]   东北老采伐迹地的类型及鼠类区系的初步研究 [J].
夏武平 ;
李清涛 .
动物学报, 1957, (04) :283-290
[5]   内蒙古查干敖包荒漠草原撩荒地内鼠类和植物群落的演替趋势及相互作用 [J].
夏武平 ;
钟文勤 .
动物学报, 1966, (02) :199-208
[6]   北京地区鼠类群落结构的研究 [J].
张洁 .
兽类学报, 1984, (04) :265-271
[7]   黄泥河林区鼠类群落演替的研究 [J].
杨春文 ;
陈荣海 ;
董志刚 ;
赵日良 .
兽类学报, 1993, (03) :205-210
[8]  
central Chile. Oikos .